海边|游览华山:走过回心石,攀登千尺幢和百尺峡

海边|游览华山:走过回心石,攀登千尺幢和百尺峡

文章图片

海边|游览华山:走过回心石,攀登千尺幢和百尺峡

文章图片

海边|游览华山:走过回心石,攀登千尺幢和百尺峡

文章图片

海边|游览华山:走过回心石,攀登千尺幢和百尺峡

文章图片

海边|游览华山:走过回心石,攀登千尺幢和百尺峡

文章图片

海边|游览华山:走过回心石,攀登千尺幢和百尺峡

文章图片

海边|游览华山:走过回心石,攀登千尺幢和百尺峡

文章图片

海边|游览华山:走过回心石,攀登千尺幢和百尺峡

文章图片


2022年9月24日 , 我和妈妈一起步行攀登华山 。 早上8点半 , 从玉泉院出发 , 沿着“自古华山一条路”向上 。 下午3点整 , 我们到达回心石 , 从这里开始 , 才真正爬山 。 随后 , 攀登千尺幢 , 穿越百尺峡 , 感受“太华咽喉”的险峻气势——

2011年4月25日晚上 , 我和陕西师范大学的同学们一起步行攀登华山 。 深夜 , 经过回心石 , 周围一片漆黑 , 竟然没有看到这块著名的石头 。 因此 , 这次攀登华山 , 我格外注意 , 生怕再错过 。
快到千尺幢的时候 , 在路边的平台上 , 迎面便是回心石 。 不知什么时候 , 也不知什么人 , 在这块石头上写下“迴心石”三个大字 。 接下来的道路比较危险 , 很多胆小的人不敢前行 , 看见此石 , 回心转意 , 不再攀登 , 原路下山 。 如今 , 在周围的崖壁上 , 可以看到大量题刻 , 鼓励大家继续前行 。


沿着回心石两侧的台阶 , 向上攀登约两分钟 , 便到达千尺幢下方 。 这里有两条笔直的阶梯 , 一条为上山通道 , 一条为下山通道 。 上山通道在内侧 , 台阶磨损比较严重 , 开凿的时间比较早;下山通道在外侧 , 台阶表面比较完好 , 开凿的时间比较晚 。
当年 , 我和同学们来到千尺幢 , 灯火通明 , 游人众多 。 在灯光的照射下 , 千尺幢好像一条巨龙 , 向上延伸到山顶尽头 , 打破周围黑暗的寂静 。 游人排着长队 , 一个挨着一个 , 双手紧抓锁链 , 慢慢往上攀登 。 当时 , 我很紧张 , 不敢停留 , 一口气爬上千尺幢 , 才坐在路边休息了一会儿 。


如今 , 我再次来到千尺幢 , 跟当年的情景完全不同 。 白天 , 仰望千尺幢 , 树木掩映中 , 没有夜晚那么险峻 。 现在 , 游客稀少 , 空空荡荡 , 不需要太着急了!一边攀登 , 一边休息 , 能够慢慢地欣赏这里的美景 , 看到了好几处不起眼的摩崖题刻 , 包括“通天一门”和“云梯万仞”等内容 。
相传 , 千尺幢开通于西汉末年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游人便可以从这里登上华山主峰 。 唐朝以后 , 此地已经形成一条沟槽 , 在旁边的崖壁缝隙之中 , 插着一排短木橛 , 供游人上下踩踏 。 明清时期 , 千尺幢开始安装铁索 , 并且修建石窝和台阶 。 如今 , 这里坡度为70度 , 总共有370多个台阶 , 基本没有什么危险了!


经过10分钟 , 登上千尺幢 , 这里好像一个井口 , 也被称为“天井” 。 解放战争时期 , 国民党残部韩子佩盘踞华山 , 曾经用铁盖子把千尺幢的天井挡住 , 企图利用这处天险阻止解放军前进 。 最后 , 八勇士从黄埔峪登山 , 奇袭北峰 , 解放华山 。
如今 , 在千尺幢上方的崖壁表面 , 可以看到大量的摩崖题刻 , 包括“通天门”“万灵宫”“步云梯”和民国时期题写的“气吞东瀛”等内容 。 其中 , 最显眼的是“光绪辛丑重九临清徐坊徐埴三登太华遍游诸峰”的一段题刻 。 徐坊是清朝官员 , 曾经担任宣统皇帝的老师 。 1900年 ,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 徐坊追随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来到陕西 。 第二年 , 他游览华山 , 在这里题刻 。


在千尺幢上方 , 迎面便是百尺峡 , 旁边的崖壁上可以看到民国时期题写的“太华咽”和“首领群峰”几个大字 。 两侧石壁耸立 , 中间劈开缝隙 , 两段台阶平行而上 。 左边的台阶为老路 , 陡峭险奇 , 长约百尺;右侧的台阶为新路 , 修建于1984年 , 共有84级台阶 。
百尺峡也被称为“百丈崖” , 峡长46米 , 台阶91级 。 紧接着千尺幢之后 , 这里是攀登华山的第二个险境 。 明代 , 顾端木游览百尺峡 , 写下这样一首诗歌:“幢去峡复来 , 天险不可瞬 。 虽云百尺峡 , 一尺一千仞 。 ” 过去 , 游人到此 , 心惊胆颤 。 如今 , 道路扩宽 , 修建复道 , 加装锁链 , 让这里变得非常安全 , 很容易就可以爬上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