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秋季种植如何提高幼苗成活率垄面铺黑色膜,每垄栽植2行,株距18~20cm,种植10.5~12.0万株/hm2 。容易保持品种特性和果实品质 。
【草莓秋季种植如何提高幼苗成活率】覆盖厚度 。 以当地气候条件及覆盖材料的保温性能而定 。 一般厚度3~5厘米,亩用草约200~300公斤 。 覆盖方法 。 覆盖最好分两次进行,浇完封冻水后,稍干,先盖上一部分材料,过几天,气温不再回升时再全部盖严 。
取材方便,可以利用生产田采苗,也可以建立母本园采苗 。
草莓秋季种植如何提高幼苗成活率果实由青转乳白色,整个果肩、果底全部着上红色,外表色泽鲜艳,果实芳香浓郁,即为采收适期,果实品质 。
起垄栽植 。 在低洼地、排水不良的地块和冬季保护地栽培时可起垄栽植,垄高15-20厘米,垄顶面宽40-50厘米(栽2行),底宽60-70厘米,垄间沟宽15-20厘米 。 做好畦、垄后可灌一次小水或适当镇压,以便土壤沉实 。
幼苗生命力强,结果早,当年秋季定植,第二年春夏便可结果 。
肥水管理 。 由于四季草莓可在一年中连续开花结果,在整个生长季节需要营养较多 。 因此生长季节需要多次地下追肥和叶面喷肥,特别是栽植前基肥投入不足的草莓园,抓好追肥工作更有必要 。 地下追肥一般每年4-6次,每次每亩施50公斤左右的复合肥或多元复合肥,施时把肥均匀撒施在草莓畦内,追肥后及时浇水,切忌把肥料撒在草莓心内,以免烧伤幼叶 。
用传统方法繁殖培育出来的草莓小苗的生长速度慢、占地多、易遭受病毒侵害、容易引起退化、影响产量和果实品质等缺点,而用组织培养法繁殖培育壮苗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些缺点:
可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菌,降低田间菌源基数,减少传染机会 。及时摘去赘芽、老叶、病叶和匍匐茎、级序高的花蕾、小果及少数畸形果 。 温湿度调控 。 10月底至11月5日前,盖好大棚薄膜和地膜 。 现蕾前后,白天棚内温度保持在25-28℃,开花结果期24-26℃,采果期20-24℃ 。
繁殖速度快:一年内一个分生组织可获得几千到几十万株苗,发展潜力大 。
草莓秋季种植如何提高幼苗成活率蚜虫吸取草莓的汁液可使果实的生育受阻,同时蚜虫排出的甘露可使叶片、果实受到污染 。
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温暖,可选择需低温量少、休眠浅的暖地型草莓品种 。 如果将需低温量多的寒地型品种栽到南方温暖地区,会因为冬季低温量不足,而使植株在春季休眠没有彻底结束时就开始生长发育,最终导致出现植株生长势弱、果实变小、产量降低等现象,从而使该类产品的优良特性不能充分发挥 。
可迅速更新市场品种:根据市场需要,2~3年内可以更新一次品种,常规生产则需要4~5年 。
草莓秋季种植如何提高幼苗成活率选择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彻底杂草,深翻园地,防治地下害虫 。综合以上因素,北方地区适宜栽培的品种有格雷拉、全明星、大赛莱克特、盛冈16号、明晶、明旭等 。 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宜栽培的品种有硕丰、硕蜜、硕露等 。 华北地区有星都1号、星都2号、石莓1号、哈尼、春星等;西南地区有丰香、春香、石桌1号等 。 追肥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以性肥为主,掌握适氮、增磷钾的原则 。
生产灵活:只要建立起组织培养操作车间,即扩大培养实验室,就可全年生产,还可以使植株保存在冷库中直至秋天或第二年春天 。
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和枯死老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清整田园,保持小拱棚内清洁通风 。草莓在覆盖防寒物前先灌一次防冻水,一定要灌足灌透 。 灌水时间在土壤将要进入结冻期进行,灌水后一周进行地面覆盖 。 覆盖材料 。 可用各种作物秸秆、树叶、软草、腐熟马粪、细碎圈肥土等 。 如用土壤覆盖防寒,最好先少量覆一层草,再覆土,以免春季撤土时损伤草莓 。
健康植株比例大,增产效果明显:茎尖组织中的分生组织本身不带毒,且整个操作是在无菌环境中进行的 。培养的无病毒苗比一般未脱毒苗生长快,坐果率高,结果期延长,果重明显提高,平均可增产30%~50% 。
根据气候条件选择品种 。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气候条件不同,因此在品种选择上应有所区别 。 北方地区露地栽培时,由于冬季低温持续时间长,且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应选择需低温量多、休眠深的寒地型品种和需低温量较多的中间型品种,同时注意选择冬季抗寒性强,尤其是花期抗低温能力强的品种 。
草莓秋季种植如何提高幼苗成活率
推荐阅读
- 草莓苗晒蔫了还有救吗
- 自己种的草莓在没成熟之前为什么有很大的红点
- 草莓在多少温度下长匍匐茎
- 草莓苗结果过后还能要吗
- 为何不建议做种植牙 良心医生不建议种植牙的缘由
- 草莓脱毒是指脱什么毒
- 草莓误用含氯高的复合肥怎么办
- 草莓苗叶子发黑边缘卷
- 缓苗成功后的草莓苗怎样控旺
- 多菌灵可以治草莓根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