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究竟用了什么燃料?为什么烧了几十亿年还没烧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过去的研究表明 , 太阳诞生于大约46亿年前 , 这就令人感到好奇 , 太阳究竟用了什么燃料?为什么烧了几十亿年还没烧完呢?
太阳用的燃料其实就是氢元素 , 这是宇宙中丰度最高 , 也最简单的元素 , 不过太阳对氢元素的“使用方法”并不是将氢元素直接点燃 , 而是在其高温高压的核心 , 通过一系列的核聚变反应 , 由于氢原子核其实就是质子 , 因此这也被称为“质子-质子链反应” 。
“质子-质子链反应”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步骤 , 第一步:两个质子结合 , 然后其中的一个质子发生β衰变转变成中子 , 并与另一个质子结合成氘原子核;第二步:氘原子核和质子结合 , 形成氦-3原子核;第三步:两个氦-3原子核结合后释放出两个质子 , 形成氦-4原子核 。
这一系列的核聚变反应可以释放出蕴含在氢原子核中的能量 , 而太阳的光和热其实就是来自于此 。
由此可见 , 尽管太阳看上去很像是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 , 但太阳其实并没有燃烧 , 因为太阳的能量来自核聚变反应 , 而我们常见的燃烧现象 , 却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 这两者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 不过为了方便描述 , 我们还是可以将太阳形容为“燃烧” , 大家知道区别就行了 。
太阳之所以能够烧了几十亿年还没烧完 , 主要有两个原因 , 一个是太阳的燃料足够多 , 另一个则是太阳的燃料消耗速度极为缓慢 。
“燃料足够多”这个原因不必过多解释 , 毕竟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 , 体积更是高达地球的130万倍 , 据此大家也可以想象出太阳有多庞大 , 那为什么太阳的燃料消耗速度会极为缓慢呢?
这主要是因为“质子-质子链反应”的第一步的实现难度相当高 ,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 , 这一步就是两个质子形成氘原子核 , 要知道质子都是带正电的 , 所以在质子之间会存在着很大的库伦斥力 。
用专业一点的话来讲就是 , 质子之间存在着一个由库伦斥力造成的“能量势垒” , 只有突破了它 , 两个质子才可以发生碰撞 。
如何突破质子之间的“能量势垒”呢?答案就是速度 , 只要质子的速度足够快 , 它们就可以撞在一起 , 而我们都知道 , 温度其实就是微观粒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 , 因此可以说 , 在足够高的温度下 , 质子就可以突破“能量势垒” , 具体要多高的温度呢?至少需要上亿摄氏度 。
然而太阳核心的温度却只有1500万摄氏度 , 这明显就不够啊 , 也就是说 , 以太阳核心的温度 , 根本就不可能发生“质子-质子链反应” , 但我们明明看到了太阳确实在发光发热 , 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 , 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科学界很久 , 直到人们发现了“量子隧穿效应” 。 简单来讲 , “量子隧穿效应”可以允许微观粒子在能量不足的情况下 , 穿过在经典力学中不可能穿过的“能量势垒” , 这也被人们戏称为“量子世界中的穿墙术” 。
需要注意的是 , “量子隧穿效应”的发生是有概率的 , 能量差距越大 , 发生的概率就越低 , 由于太阳核心的温度远远低于理论值 , 因此在太阳核心 , 两个质子通过“量子隧穿效应”撞在一起的概率可以说是低得可怜 。
然而即使两个质子发生了碰撞 , 也很难形成氘原子核 , 因为两个撞在一起的质子通常都会迅速分开 , 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 , 才会出现“一个质子发生β衰变转变成中子 , 并与另一个质子结合成氘原子核”这样的情况 。
本来“量子隧穿效应”发生的概率就非常低了 , 再加上这一出 , 就使得“质子-质子链反应”的第一步的实现更加困难 , 以至于在太阳的核心 , 一个特定的质子通常都需要长达几十亿年的时间 , 才能与另一个质子撞在一起并形成氘原子核 。
尽管这个概率是如此之低 , 但架不住太阳的燃料多啊 , 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 , 在太阳核心巨量的质子中 , 总会有极少数的质子会“非常幸运”地形成氘原子核 , 进而发生“质子-质子链反应” , 也正是因为如此 , 太阳的燃料消耗速度就变得极为缓慢 , 烧了几十亿年还没烧完 , 而根据科学家的估算 , 太阳的燃料大概还可以烧50亿年的时间 。
推荐阅读
- 众多预言指出2025年,地球或遭遇大灾,科学家:届时特大太阳风暴会准时到来
- 52年前美国阿波罗登月,究竟是骗局还是伟大创举?嫦娥五号已证明
- 太阳系十大高峰排行榜,第一高山是珠穆朗玛峰的3倍
- 如果外星文明曾经到访过太阳系,我们如何找到它们来过的证据?
- “人造太阳”,突破性进展!
- 太阳内部有什么“燃料”?为什么持续燃烧了46亿年,还没用完?
- 【贵贵温室】太阳光与温室大棚的关系
- 高能辐射扫过太阳系,各国监测卫星都收到预警
- 韩国正在被毒品侵害?从“无毒国”到遍地毒品,究竟经历了什么?
- 地球各个角度受到的太阳辐射电磁波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