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始建于宋开宝三年(970年)的六和塔 , 一直都是杭州地标建筑 。 《水浒传》里 , 鲁智深就在这里圆寂 。
六和塔高59.89米 , 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塔 。 六和塔的过道墙壁上刻有精美的砖雕 , 雕刻的内容丰富:人物花卉、飞禽走兽、云纹团花等图案 。 虽漆色有些剥落 , 但仍看得出雕刻形象的生动传神 。
六和塔是可以登到塔顶的 , 在塔上可以眺望钱塘江和横贯大江南北的钱塘江大桥 , 可以说是钱塘江的最佳观景点 。
说到观江 , 就不得不说六和塔的来历 。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 , 每月潮汐间 , 会形成气势磅礴的自然观---钱江涌潮 , 古诗说“十万军声半夜潮” , 这潮水的声音顶的上十万军人的呐喊声 。 在古时候 , 这潮水不像现在还是个自然景观 , 每年潮水都会带来潮患无穷 。
北宋开宝三年 , 当时的吴越国王钱镠命令智觉禅师主持 , 在钱塘江畔的月轮山上建了这“九级浮屠” , 以镇这江患 , 所在在最开始的时候 , 这个地方还有一个六和寺 , 所以此塔才以寺名的 。
南宋绍兴年间 , 重建六和塔 , 目的还是对付江潮 。 可见六和塔和钱塘江是相依相存的 , 若无潮水 , 未必会在这里建六和塔了 。 江潮靠一塔是镇不住的 , 但后来在塔顶装了巨灯 , 为江里的船只提供导航 , 方便航运 。
六和塔命运多舛 , 屡毁屡建 , 如今眼前的六和塔 , 已不完全是当年的模样了 。
1934年 , 时任浙江建设厅的曾养甫厅长 , 想把六和塔复原成南宋时的样子 。 由于缺少照片和资料 , 曾养甫就邀请当时在清华大学教建筑学的梁思成来杭州参谋 。
梁思成在六和塔待了十多天 , 测量了六和塔里所有的斗拱 , 用得来的尺寸、用材、雕刻花纹等素材 , 和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营造法式》对比 。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六和塔塔身的形制、用材、体例、浮雕图案都符合南宋李诫《营造法式》里的规定 , 六和塔是原汁原味的南宋时期建筑物 。
梁思成在六和塔这十几天的考察再加上他对同时期杭州其他古塔的考察以及结合《营造法式》等文献资料 , 对六和塔的原状作了合理的推测 , 绘制了《六和塔原装图》 。 1935年还出版了《杭州六和塔复原计划》 , 书里详细的记载了六和塔立面图、剖面图、塔内各层平面图以及屋顶平面图 。
六和塔的山上 , 还建有多座中国各地塔的缩小尺寸的模型 。 2007年夏天 , 第一次去六和塔时 , 看到山上这些不同形制的微观小塔 , 就像在逛塔主题博物馆 。
【钱塘江|千年古塔杭州地标,钱塘江边的最佳观景点,梁思成丈量过每根斗拱】时隔十五年再逛六和塔 , 在山上看到这些有些破旧的小塔 , 很多都能认出是哪个地方的哪座塔 。 从“学习”到“复习” , 算是十五年间的见识和阅历的收获吧 。
推荐阅读
- 花团锦簇|长江南岸的洞庭湖,既花团锦簇又别用洞天,绝对收获满满
- 钱塘江|洛阳秋游好去处,藏在栾川的竹林胜景,红叶绿竹瀑布全都有
- 水利工程|旅游80黄河、长江、三峡,到底谁才是我国的“水患之源”?
- 钱塘江|秋天千万别去这四个地方,去了就不想走!
- 广州市|实拍广州“海心桥”,珠江上第一座纯步行桥,只能步行,不能走车
- 鸭绿江|东北超低调的边境小城,紧邻鸭绿江,森林茂密物产丰富,特别宜居
- 漓江|漓江风景名胜区游客云集,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有山有水
- 哈尔滨|黑龙江哈尔滨人流如织,热闹非凡,迎来游客高峰期
- 建水|追寻古建筑里的诗意红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