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中国第二大岛:要来了跨海大桥?( 二 )


十多年过去 , 考虑通胀因素 , 这个数字可能还要再多上一半 。
04
这就涉及了跨海通道的核心点:经济上是否有性价比 , 战略上是否有必要 。
台海通道 , 这是政治与经济利益的双赢 。 立足于统一大业的未来 , 着眼于未来台海两岸经济的深度融合 , 在福州与台湾之间开辟一条跨海通道 , 同样意义重大 。

川藏铁路几十年或许都收不回成本 , 但立足于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 着眼于国家战略安全的未来 , 构建从成渝直达西藏再到南亚的交通大通道 , 其意义早已超出了简单的经济层面 。
至于沪甬通道和沪舟甬通道 , 连通的是最富裕的长三角地区 , 对杭州湾形成交通闭环 , 在经济层面的意义最为显著 。 (参阅《最长的跨海大通道来了》)

与之对比 , 琼州海峡通道 , 并无政治或国防战略上的需要 , 主要衡量的仍是经济价值 。
琼州海峡两侧的广东和海南 , 一个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 , 一个是自由贸易港 , 但两地的经济体量并不匹配 。
2021年 , 海南GDP总量仅为6475亿元 , 不到广东的1/20 , 甚至只有广州的1/5强 , 不及深圳南山区一个区的水平 。

同时 , 海南过去以旅游业、房地产业、热带农业为支柱产业 , 一水之隔的广东湛江多是大块头的石化、钢铁产业 , 两地的往来更多集中于客运及生活物资运输上 , 产业及贸易交互空间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
此外 , 广东是我国港口第一大省 , 坐拥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湛江港等众多世界级港口 , 且不乏香港港作为转运通道 , 对于海南的港口及转口贸易需求也不是那么强劲 。
所以 , 考虑到动辄上千亿的投资成本 , 以及相对应的经济价值 , 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紧迫性确实没那么明显 。
05
琼州海峡能否迅速推进 , 取决于未来海南的发展空间 。
过去30多年来 , 海南先后迎来三波政策倾斜:


先是1988年的建省并设立经济特区 , 接着是2010年获批国际旅游岛 , 随后是2020年被赋予了自由贸易港的建设重任 。
这其中 , 自贸港堪称海南打破既有限制、重塑发展未来的关键支撑 。
海南自贸港之所以备受瞩目 , 是因为其在内地首次被赋予了“零关税、低税率、封关运作、贸易自由、人员流动自由”等探索重任 。
这与香港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对标 。
虽然海南在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上与香港差距巨大 , 但在“购物天堂”和“零关税”上 , 则有了一争主力 。
同时 , 在自贸港政策的加持之下 , 海南打造了以文旅、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 , 产业层次得到明显提升 , 未来经济体量或会得到明显提升 。
根据规划 , 2025年 , 海南自贸港将会正式进行全岛封关运作 , 届时海南能在开放探索上走多远 , 值得关注 。
【荷花|中国第二大岛:要来了跨海大桥?】未来 , 如果海南经济总量能追上中等省份的水平 , 或者在省内崛起万亿级城市 , 那么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 , 无疑就有了更大的紧迫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