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中国首个将消失的沙漠,面积比海南岛大,80%已成绿洲( 二 )


为了遏制沙漠化发展的势头 , 我国于1959年正式启动改造沙漠工程 , 号召群众因地制宜 , 群策群力 , 集思广益 , 巧用引水拉沙、改良土壤、防风治沙、麦草方格等方法 , 大力修建防风林带 , 留住水土的同时排出淤泥 。

六十多年的呕心沥血 , 终于换来了一个“治沙奇迹”!如今 , 毛乌素沙漠已经有80%重新成为绿洲 。
从“吃沙土”到“灭沙漠” , 是无数个新时代孤勇者在逆沙前行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 , 毛乌素沙漠的每一棵树 , 是由无数个默默扎根在沙地的治沙英雄们一棵一棵亲手种出来的 , 炎热的天气、肆虐的黄沙 , 也无法消磨他们治理沙漠的决心 。

六十年多过去 , 这些逆沙前行的英雄从青丝变成白发 , 垂垂老矣 , 但他们所做的贡献 , 后人永远铭记于心 。

  • 沙海“愚公”石光银:40年沙漠植树5300多万株
“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一辈子都在做一件事——治沙造林 , “把沙治住就没白活”是他对自己一生的定位 。

石光银带领周边的群众一起承包了30万亩沙漠 , 为了种树 , 他债台高筑 , 最高时欠下1000多万的债务 , 但他没有放弃;
在种树的道路上 , 石光银也将自己人生最大的悲伤留在了毛乌素沙漠:他唯一的儿子在运送树苗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去世 ,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酸和痛苦他却只字不提 , 将儿子安葬3天后 , 又继续带领大家挖坑种树 。
在他心里 , 只要树活着 , 儿子就还活着 。

40多年来 , 石光银带领群众累计种树5300多万棵 , 在毛乌素沙漠的南端筑起一道100公里长的绿色屏障 。
如今 , 已然年过古稀的石光银依然在毛乌素林海中埋头奋战 , 其孙辈常年耳濡目染 , 也投身治沙造林的道路 。

  • 补浪河长城姑娘治沙连:在荒滩大漠上建起片片沙海绿洲
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年轻女孩自愿加入到治沙造林的工程中 , 扎根在风沙侵蚀最严重的补浪河黑风口 , 治理荒漠多达14400亩 。

几十年来 , 共有380多位女性加入补浪河长城姑娘治沙连 , 推平沙丘超过800座 , 修建35条防风固沙带 , 还进行修引水渠、打机井 , 种植经济林、畜牧草多达百余上千亩 , 种植35万株柳树和杨树 ,, 建立起一片片绿洲 。

  • 农家女殷玉珍:30年种200多万棵树
“宁肯种树累死 , 也不叫沙欺负死”是殷玉珍的人生格言 , 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 却在30年间和丈夫倾尽所有种了200多万棵树 , 建起5万多亩防沙屏障 , 将7万亩沙漠变成了绿洲 , 还开出了3条简单的公路 , 令人佩服至极 。

在无数人民以及政府的努力下 , 毛乌素沙漠的生态环境改善明显 , 累计治沙造林高达63万亩 , 是整个毛乌素沙漠的80%;森林覆盖率远超41% , 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93.24% 。

榆林的荒漠逆转率达到每年1.62% , 黄河每年流入的泥沙量减少了4亿吨 , 这意味着 , 毛乌素沙漠将成为第一个在我国地图上“消失”的沙漠 , 转变成了“森林城市” 。

毛乌素从绿洲变沙漠用了千年时间 , 而我们用六十多年将沙漠再变绿洲 , 中国人的毅力和决心也令世界感到钦佩 , 联合国治理荒漠化组织总干事公开对此事表示高度赞扬:

在治理毛乌素沙漠这件事上 , 中国做出了值得全世界致敬的成果!

有数据显示 , 从2000-2017年 , 地球的绿化面积新增约5% , 即多了一个亚马逊雨林 , 其中 , 我国贡献了四分之一 。

【淄博|中国首个将消失的沙漠,面积比海南岛大,80%已成绿洲】我们对此感到自豪 , 但也要谨记历史的教训 , 要遵循自然规律 , 合理使用资源 , 尊重自然 , 保护自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