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快 , 校长刘克模和张涤心走进了他的生活 , 并且带来了一束火炬 。
张涤心比他年长一些 , 也正值朝气蓬勃的青年时期 , 刘亚楼第一次见他便觉得他是个有着远大志向的人 。
接触几次后 , 刘亚楼了解到张涤心的人生经历也称得上波折 。
他出生后不久 , 父母便因为无力抚养而将他卖给别人 , 好在养父母对他不错 , 从没苛待他 , 并且还一直供他读书 。
这两个年轻人一见如故 , 时常在一起谈天说地 , 刘亚楼也在刘克模和张涤心的带领下接触到了《新青年》和《向导》等充满进步思想的书刊 。
从那时起 , 刘亚楼心中便萌生出了参加革命的想法 , 同张涤心的聊天也逐渐被投身革命和救亡图存的设想占据 。
张涤心就像是在革命路上的刘亚楼的探路人 , 用自身渺小但明亮的微光照亮了刘亚楼的前行之路 。
张涤心接触革命要更早一些 , 并且于1926年就已经加入了共产党 , 是我党较早期的一批党员 , 对于马克思主义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
虽然张涤心只比刘亚楼年长一岁 , 但其心智却远超年龄 , 他身上那种踏实沉稳的感觉 , 让刘亚楼从心底生出一份敬佩 。
每每谈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 , 张涤心的双眼都会闪着光 , 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那个令人向往的国家和社会 。
刘亚楼在张涤心的影响下也将马克思主义当作了自己的信仰 , 并且还积极参加了当地的农民赤卫队 。
在参加革命活动的过程中 , 刘亚楼变得不再迷茫 , 他听清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 他不甘于只在家乡做一名教书匠 , 他要全身心地投入革命 。
1929年 , 通过考察的刘亚楼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 带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张涤心就是他入党的介绍人 。
成为党员后 , 刘亚楼更加充满了干劲 , 在张涤心组建乡区苏维埃政府时出了不少力 。
虽然是由张涤心领进革命大门 , 但刘亚楼却选择了同张涤心不同的方向 , 他在农民赤卫队时便发现自己在军事上似乎更为擅长 , 于是在入党后也继续选择要上前线 。
1929年末 , 刘亚楼因为在武平农民武装中表现出色 , 被选送到红四军随营学校学习进修 , 后来又前往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 还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 。
刘亚楼的军旅生涯漫长而充满光辉 , 无论是长征、抗战还是内战时期 , 他都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洗刷冤屈得平反
张涤心被杀蒙冤的经过充满了草率 , 使得他的妻子过了十多年也无法释怀 。
1931年时 , 张涤心担任中共苏平县苏维埃政府委员 , 那时革命十分艰难 , “左”倾错误思想泛滥 , 很多地方的政局都陷入混乱 , 苏平县也很快刮起了风 , 张涤心便是在那一场风波中受到了牵连 。
在那年的一场会议上 , 即将结束时有一位战士呼喊了一句错误的口号 , 周围的人本就情绪激动 , 经他一带头便跟着他一起喊了起来 。
但谁也没想到 , 当时让大家热情高涨的口号 , 竟然为他们招来了杀身之祸 。
那场会议被有心之人添油加醋 , 包括张涤心在内的与会人员 , 都被扣上了“社会民主党”的帽子 。
甚至未经仔细审讯 , 就十分草率地在长汀赖坊被处决 , 从那以后张涤心就背上了反革命的污名 。
无论多么坚强的人 , 都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变故 , 张涤心的妻子收到丈夫的死讯后 , 一下子被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 但她却不得不强撑精神 。
这位可怜的遗孀被笼罩在巨大的悲伤之中 , 但却独自背起家庭的重担 , 同时也一直没有放弃为自己的丈夫平反 。
多年来她无心生活 , 在各个有关部门之间奔走 , 嘴皮都快磨破 , 收获的也只有旁人的冷眼和闲话 , 没有人对她伸出援手 , 邻里亲人都当她已经疯了 , 不愿听她多说一个字 , 如此冷遇怎能不崩溃呢?
刘亚楼安静地听完张涤心的遇害经过和他的妻子这些年来的遭遇 , 强忍着胸中的愤怒和悲痛 , 放在桌面上的双手紧攥在一起 , 语气都有些颤抖 。
他面对着故人遗孀态度坚决地表示:“嫂子你放心 , 张涤心是党的英雄 , 是人民的英雄 , 我一定会为他平反 , 绝对不让英雄蒙冤!”
离开张涤心家后 , 刘亚楼马不停蹄地返回住处 , 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开始着手寻找能够证明张涤心清白的材料 。
但是这件事谈何容易呢?
张涤心蒙冤日久 , 并且当时留下的相关记录并不多 , 光是搜寻材料费了很大一番功夫 。
推荐阅读
- 零售商业模式的场景化架构属性:空间、产品和消费者三者的关系
- 男子吃席,看到一包香烟,男子连用5个动作将香烟顺走,网友叹服
- 1989年叶飞上将出访菲律宾,见到一女子后流下眼泪:希望你原谅我
- 1958年,一捡粪老人因感谢信暴露身份,调查后才知:他是开国中将
- 副军长丈夫牺牲后,李又兰改嫁张爱萍将军,生下三个儿子都是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