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的洋洞村 , 户户有耕牛 , 因此有了个“牛耕部落”的名号 。 牛耕部落是个平平常常的黔东南侗族村落 , 却因为许多“新村民”的到来 , 炫酷的城市风尚和淳朴的民族风情融合无间 , 模糊了城市和村庄的界限 , 萌生出许多惊喜 。
梯田里的画展
层层叠叠远上山 , 蜿蜒逶迤绕云间 。 位于黎平县尚重镇的洋洞村外 , 梯田群层层叠叠 , 一眼望不到边际 , 稻浪翻滚 。
洋洞村层层叠叠的梯田群 。
洋洞村总党支部书记杨正熙9月23日登上央视网络丰晚 , 向网友趣味讲解“牛鱼鸭稻” 。 镜头里 , 杨正熙身后是翠绿与金黄交织而成的山地生态画卷 , 以及散落其间的二十四节气民宿 。
“满目葱绿 , 看云卷云舒 , 听蝉鸣鸟叫 , 拉开窗帘就是远山、梯田 , 完全睡进了大自然 。 ”体验者道道刚住进民宿就在朋友圈发出感慨 , 让她意想不到的是 , 梯田里竟然还有画展 。
有梯田民宿、有咖啡、有精致露营 , 牛耕部落吸引了不少游客 。 来自北京、住在梯田民宿的观展者郑女士印象深刻:“画作将个体的生命张力融入山野自然、地道民俗中 , 共振出一幅幅鲜活的当代乡村画卷 。 ”
画展的创作者 , 是毕业于中央美院的青年画家孟颠 , 他已经在洋洞村住了一年多 , 梯田画展集合了他在此创作的近百幅风俗画 。
把画放进梯田 , 这样的布展形式极具新意 , 同时也是不容易办到的事 。 听说“画家邻居”孟颠要在梯田里办画展 , 村民都喜滋滋前来帮助 , 很快梯田画展就铺展开来 , 画中辛勤劳作的人们 , 也是最开心的观展者 , 让梯田画展也呈现出特别的艺术气质 , 甚至超出了画作本身 。
2020年春 , 因为一次探亲访友式的旅行 , 孟颠来到贵州黎平 , 被当地侗族群众的服饰、生活所深深吸引 , 就此住了下来 。 他用画笔记录侗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与劳作 , 而他的工作室也成了当地孩子们很喜欢造访的场所 。
之所以留在洋洞村 , 原因是出生于湖南的孟颠 , 在这里“找到了记忆深处熟悉的家乡气味” , 于是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 。
在村子里泡图书馆
洋洞村的洋气远不仅仅是梯田画展 , 村子里藏着一座两层木楼 , 图书馆时光从小木楼里晕染开来 , 是这个村子最雅致的部分 。
这是个专门针对儿童读者的图书馆 。
尚重镇镇长陆其刚介绍说 , 图书馆的筹建者是个来自北京的姑娘 , 名叫陈希 。
陈希在图书馆筹建日志中写道:“2020年11月 , 我已经在贵州黔东南生活了4个月 , 每天在云海吃好喝好 , 有朋友围绕 , 天天生活不重样 。 后来在贵州山里开车游走 , 访寨子、爬山、漂流、游泳、洗瀑布浴 , 可嗨了 , 但总觉得缺点什么 。 ”
坐在洋洞儿童图书馆的一楼 , 陈希向记者说起筹建图书馆的缘由:“从洋洞村回到北京 , 我立刻顿悟了 , 洋洞村缺的是一个能看书的地方 。 不像在城里 , 家长们被各种教育机构和教育场所包围 , 大山里并没有这些资源 , 有的是一片净土 , 无限可能性 。 但在这个移动端填满生活的时代 , 希望给孩子们多一种选择 。 ”
当在洋洞村遇见心目中的“桃花源” , 新村民开始按照自己的想象和习惯 , 为这幅美好的生活图卷 , 增添更多素材 。
孩子们在儿童图书馆上阅读课 。
陈希办图书馆是认真的 , 不仅组建了团队 , 还采访了洋洞小学校长、考察了学校现有的图书室 , 敲定图书馆的预算 , 最后租下了河边一栋闲置木屋作为场地 。
陈希说 , “最初的预算是64500元 , 不想找企业赞助或者申请基金会基金 , 因为图书馆的筹款是一个普通人帮助普通人的故事 。 那么 , 这64500元相当于645个人每人捐100元 , 又或者 , 我们卖出去5000斤当地的大米 。 ”
筹款是件充满压力的事 。 陈希用日志记录下这段筹款的心路历程 , 从2020年12月10日到2021年2月2日 , 筹款完成 , 共计73308.2元 。 她将这些钱用于图书馆的建设、内装、绘本购置与日常运营 。
让陈希感动的是 , 那个冬天 , 销售大米的晚上 , 当走到大米的发货现场时 , 发现几百斤大米已经被几个当地初中生主动包完了 。 大家心怀期待、有说有笑的样子 , 让陈希红了眼圈 , 却没能说出一句感谢的话 。
推荐阅读
- 梯田|空山不见人!古诗中的“鹿柴”就在西安,风景很美,适合周末爬山
- 北京市|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中国11条独特公路,你去过几条?
- 北京市|北京银杏大道,绵延数百米,一到深秋就变成“黄金海洋”
- 达州|河南林州市:太行大峡谷秋景美如画
- 北京市|中国三个带“京”字的城市:其中2个全国闻名,另一个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