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击改变了小行星轨道
美国东部时间10月11日14时(北京时间10月12日凌晨3时) , NASA举行新闻发布会 , 宣布近地双星系统“迪迪莫斯”中较小的天体“迪莫菲斯”在遭到撞击后 , 绕飞主星的轨道周期缩短了32分钟 , 远超试验预期的73秒 , “双星重定向试验”(DART)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NASA局长尼尔森在发布会上表示 , 经DART任务团队确认 , 伴星“迪莫菲斯”绕飞主星“迪迪莫斯”的轨道周期 , 由撞击前的11小时55分钟 , 变为了撞击后的11小时23分钟 , 改变值为32分钟 。 NASA在新闻稿和观测分析中表示 , DART撞击任务的试验结果由两个观测站分别独立观测得出 , 分别为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金石雷达站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西弗吉尼亚州的绿岸天文台雷达设施 。 NASA强调 , 32分钟的观测结果为73秒这一预期改变值的25倍 , 即便考虑到正负2分钟的观测误差 , 也足以证明实验取得了成功 。
实际上 , 在美东时间9月26日撞击发生后 , LICIACube立方星、韦布望远镜、哈勃望远镜和多部地面望远镜便已观测到了撞击产生的喷射羽流 。 而据位于智利的南方天文物理研究望远镜观测 , 在撞击2天后 , 羽流便在太阳风的作用下延伸为9600余千米的彗尾形态 。 显示了570千克的DART撞击器以6.1千米/秒的高速撞击“迪莫菲斯”所产生的巨大动能 。
目前 , DART任务团队已将研究重点转向了喷射羽流 , 即观测这些喷射物对“迪莫菲斯”运动形态的影响 。 NASA将喷射羽流的影响比喻为“漏气的气球” , 可能会对“迪莫菲斯”施加与羽流喷射方向相反的力 。 为此 , 需要研究“迪莫菲斯”的表面强弱特性 。 LICIACube立方星和计划4年后飞抵观测的欧空局“赫拉”航天器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
欧洲航天局环绕器简介
欧洲航天局负责研制的是“小行星撞击任务”(AIM)环绕器 。 该环绕器将携带1台着陆器和2颗立方星 , 可对“迪莫菲斯”进行高分辨率光学、红外和雷达成像 , 可对该星的表面和内部结构进行绘制 。
但是 , 在2016年12月 , 当AIM环绕器在进行初始设计工作时 , ESA的部长级会议因部分成员国希望将资金投向其他项目 , 拒绝为AIM环绕器拨款 。 这一项目已实质性终结 。 两年之后 , ESA在2018年6月宣布 , 基于AIM环绕器的“赫拉”(Hera)项目已进入工程设计阶段 。 计划于2024年发射 , 2026年飞抵“迪莫菲斯” 。 “赫拉”项目飞行器也将携带2颗立方星 , 主要任务是观察DART任务的撞击坑 , 并精确测定“迪莫菲斯”的质量 。
推荐阅读
- NASA刚从62万公里外拍到地球图像,画风突变,看起来太瘆人了
- 修仙者,怎样才能飞升?
- 中国悄悄拖走了一颗北斗卫星,美西方国家先心惊了!
- 中国悄悄拖走了一颗北斗卫星,美西方国家却先心惊了!
- 中国悄悄拖走一颗北斗卫星,美西方国家却先心惊了!
- 美国宇航员在水下测试新太空服,计划2024年在月球上待一周
- 太阳系小行星带,有无可能形成一个新的行星?
- 俄罗斯夜空一道闪光划过,大火球凌空爆炸发出巨响,究竟是什么?
- 咪咕要撑起元宇宙,亟需资本的力量!上市或已在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