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卫星是指在宇宙中所有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体 , 环绕哪一颗行星运转 , 就把它叫做那一颗行星的卫星 , 比如月亮环绕着地球旋转 , 那么它就是地球的卫星 。
而人造卫星是指人类“人工制造的卫星” 。 科学家用火箭或其它运载工具把它发射到预定的轨道 , 使它环绕着地球或其他行星运转 , 以便进行探测或科学研究 。
人造卫星基本按照天体力学规律围绕地球运动 , 但因在不同的轨道上受非球形地球引力场、大气阻力、太阳引力、月球引力和光压的影响 , 实际运动情况非常复杂 。
1957年10月4日 ,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 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 到目前为止 , 人造卫星是世界上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 , 人造卫星的发射数量约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 。
1958年 , 美国在陆地上进行了一次核试验 , 由于科研人员低估了此次试验的爆炸威力 , 从而导致核试验地点上空的电离层受到严重破坏 , 进而造成美国和附近部分国家之间的通信出现故障 。 为了尽快恢复正常通信 , 美国方面不得不依照制定的相关方案向太空发射了一颗小型卫星 , 以此来填补电离层被破坏的缺口 。
1965年2月 , 由麻省理工大学林肯实验室建造的LES-1型卫星在美国卡纳维尔角发射升空 。 然而 , 由于电路板的接线处出现了致命的故障 , 这颗卫星并没有进入预定的轨道 。
不过 , LES-1型卫星并没有坠落到大气层中 , 而是继续围绕地球运行 , 并断断续续地向地面发射信号 。
LES-1型卫星的重量仅为31千克 , 包含一个X波段应答器、一个喇叭天线、一个237兆赫的信号发射器 , 以及电池系统 。
到了1967年 , 这颗卫星停止向地面发射信号 , 从此与地面失去联系 。 实际上 , LES-1型卫星停留在一个非常尴尬的运行轨道上 , 这个轨道距离地面2800千米 , 正好处于地球最大辐射的范艾伦辐射带上 。
范艾伦辐射带是指在地球附近的近层宇宙空间中包围着地球的高能粒子辐射带 。 范艾伦辐射带分为内外两层 , 内外层之间存在一个范艾伦带缝 , 只有缝中的辐射较少 。 一般认为 , 范艾伦辐射带的纬度范围是南北纬40°~50°之间;高度范围分两段:内带1500~5000千米 , 外带13000~20000千米 。 通常而言 , 内辐射带里高能质子多 , 外辐射带里高能电子多 。
范艾伦辐射带内的高能粒子对载人空间飞行器、卫星等都有一定的危害 。 不仅如此 , 辐射带会对人类的身体造成巨大伤害 , 因此 , 它是人类进行星际转移的一大障碍 。
从1967年起 , LES-1型卫星就像一个太空幽灵一般 , 在外太空来回游荡 。 随着时间的流逝 , 地面上的科学家也早已将它遗忘 。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 , 在46年以后的2013年 , 地球竟然再次接收到LES-1型卫星发出的信号!
接收到这段信号的是英国一名业余的科学爱好者菲尔斯·威廉姆斯 , 他在收听无线电广播时 , 十分偶然地在237mhz的频道中捕捉到了一段非常细微且不清晰的信号 。 好奇的菲尔斯·威廉姆斯马上将该频段的信号进行类比 , 结果发现这段信号具备了异常的节奏感 , 它会以每4秒钟一次的频率向地球发射信号 。
第二天 , 菲尔斯·威廉姆斯将自己的发现分享到科学爱好者的圈子里 , 结果引来了热烈的讨论 。 他们坚信 , 这段信号来自46年前失联的LES-1型卫星 。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 , 他们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寻找理论支撑 。
在失联了近半个世纪以后 , LES-1型卫星为什么会突然\"觉醒\"呢?
作为早期型号的人造卫星 , LES-1上面使用的电池并非耐久性很强的核电池 , 而是当时普遍使用的蓄电池 。 按照当时的技术 , LES-1上的电池最多能撑10年 , 因此LES-1型卫星的电量反常让科学家们感到有些害怕 。
推荐阅读
- 明明说好摆烂却拿第一!爵士或成新赛季最大黑马6金刚急需证真身
- “虱子”:与我们共存千万年,为什么这几年见不到了?
- 熊猫血珍贵,恐龙血更少!活见久,人类还有众多更稀有的血型系统
- 南极恐龙的最后时光!
- 科学家发现,6500万年前可能有恐龙登上了月球,这是咋回事?
- 科学家认为,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过程是这样的,原来这么痛苦!
- 宇宙广袤无边,所以理论上,宇宙中会存在着大量的智慧文明
- 三叠纪爬行动物躲过大灭绝,开始统治地球!两栖动物仍占据一席之地!
- 科普图解|航天科技为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