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继之前发布的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近红外波段创生之柱全彩照片后 , NASA再次发布了同天区的中红外波段照片 。
恐怖的韦伯中红外镜头下的创生之柱!橙红色的背景下幽蓝的前景星云加上阴森的黑色星云头部 , 整个画面显得相当诡异 , 活像一堆妖魔鬼怪……我圈出来了 , 大家看看像不像……
整个画风与之前公布的近红外相机6波段拍摄的创生之柱真实天渊之别 。 除了色彩以外 , 与前作相比还有很明显的一个差异就是原本熠熠生辉的背景恒星几乎消失殆尽 , 只剩下寥寥数十颗……
我们还是先来科普一下照片的成像方式 , 这张照片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中红外相机通过三个中红外波段滤镜拍摄并赋色后合成的全彩图 , 三个波长滤镜和对应的颜色分别是:
F770W——蓝色
【NASA发布韦伯中红外拍摄的创生之柱,为何与之前发布的不一样?】F1130W——绿色
F1500W——红色
可以看到赋色规则依然是根据可见光的短波蓝色长波红色的标准规则 。 那为何两种照片色彩差异如此之大?更强穿透力的中红外光下 , 为何星星反而比近红外
关于色彩 , 颜色代表的是该区域在该颜色对应波段具有更强的
关于星星 , 由于捕捉的是中红外光线 , 而星云中的大质量恒星本身中红外光辐射量是很少的 , 比可见光和近红外光都少得多 , 所以在同样口径的望远镜下 , 他的亮度要远弱于近红外 。 只有部分质量辐射量足够大的恒星能被看见 , 另外当恒星周围存在其它时 , 也会在穿透过程中发出强烈的
我是星宇飘零 , 关^_^注我 , 和你分享更多有趣科学知识 。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NASA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u0002 \u0002
推荐阅读
- 你死我活的沧龙之争!
- 这些过程是什么变化?
- 对地球科学一无所知是怎样的体验?
- 恒星核聚变到铁元素就停止了,比铁更重的元素是如何产生的?
- 中国空间站又有大动作,各国宇航员已做好准备,这次美国成局外人
- 那些与地球相距百万光年的恒星,我们怎么确定它有多远?这样算
- 第三类超新星来了,六大指标来帮忙,揭秘蟹状星云诞生
- 15亿光年外,曾有神秘信号重复发射,是外星生命在试图联系地球?
- 反恒星,未知的天外来客,真的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