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重的老人思念远嫁的女儿,女儿却对父亲不闻不问,连电话都不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有人说远嫁不好 , 女儿远嫁等于没有这个女儿 , 即便现在交通发达 , 国内去任何地方一两天都能到 , 但是婚后俗事缠身 , 又哪是说回就能回的 。
就比如之前有个阿姨 , 她只是嫁到离家300公里不到的地方 , 自己开车半天就能到 , 但是一趟回娘家的路她整整花了30多年 。
年轻的时候家里各种事情缠身 , 娘家条件一般阿姨在婆家地位自然也一般 , 逢年过节各种事情都是她的 , 想回来也没时间 。
好不容易孩子大点 , 以为可以脱身又要帮忙带孩子 , 还好孩子有孝心 , 带着她回了一趟娘家 , 否则再见的时候可能就是有人离世的时候了 。
也有人说远嫁好 , 嫁在附近跟父母接触过于密切 , 很多时候反而容易引发矛盾 , 还有人远嫁就是为了逃离父母 , 其实嫁远嫁近各有各的好 , 关键是孩子是否有孝心 , 家庭是否和睦 。
【病重的老人思念远嫁的女儿,女儿却对父亲不闻不问,连电话都不接】
10月29日 , 河南的一个儿媳分享了家里最近发生的事情 , 结果却遭到了很多网友的吐槽 ,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为其鸣不平 ,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家里的老公公最近病情加重 , 老人心中永远都是牵挂着自己的小辈 , 害怕自己什么时候一闭眼就再也看不见对方了 。
儿子儿媳都在身边 , 虽然老公公也牵挂但是毕竟能看见 , 远嫁外地的女儿很难见得到 , 所以老公公很想见见自己的女儿 。
但是女儿似乎并不是那么牵挂父亲 , 据儿媳表示 , 姑子那边因为特殊原因暂时回不来 , 这个他们可以理解 。
但是姑子那边一分钱都不给 , 而且连个电话都没有 , 这也太过分了 。
就是最后这一句话 , 被很多网友拿来指责这个儿媳 , 说儿媳认钱不认人 , 曲解儿媳的话 , 说什么人可以不来 , 但是钱一定要来 。
说这句话的人要么没有思考 , 要么跟这个女人是一类人 , 有人说这是为了逃离 原生家庭 , 即便父母跟子女之间有点矛盾 , 但是老人都这样了 , 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仇恨呢?
评论区有不少网友都表示自己就是故意远嫁的 , 但也有不少是因为头脑发热 , 为了爱情远嫁他乡 , 最后发现对方跟隔壁的张三李四没什么区别。
不给看评论 , 还是能看出不少网友对自己父母是有怨言 , 有父母重男轻女 , 有父母曾经 带给她们的伤害等等 。
但毕竟是自己的父母 , 就算是再不对付 , 如果自己父母都快不行了 , 难道还有什么放不下的恨吗?
评论区很多都是给女儿开脱的 , 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 , 做女儿的都应该回来看一看 , 再不济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
比如有网友说 , 这种一般是伤透女儿心了 , 家里的房子跟钱 , 所有的东西都给儿子媳妇 , 平时不闻不问 , 生病了想起自己还有个女儿了 。
自己的父母就是这样 , 东西都给儿子不说 , 就连平时孙子回去了都买鸡鱼肉给他们吃 , 而女儿回去了什么都没有 , 一分钱花女儿身上都觉得亏 。
还有人说在河南 , 女儿在娘家没有发言权 , 拿钱的时候却少不了你 , 建议以后规定家产给谁谁养老 , 不要拿道德绑架别人 。
确实有很多人心里有怨气 , 父母重男轻女带给了她们很大的伤害 , 但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 儿媳这句话不是让姑子回来付出多少 , 只是觉得对方连个电话都没有 , 不但不打电话 , 连电话都不接 , 多少有点不近人情了 。
至于很多网友说这个儿媳说话难听 , 认钱不认人 , 完全就是个人的偏见 。
儿媳说的话没有任何问题 , 很多人觉得儿媳赡养公婆是应该的 , 但事实上儿媳只有辅助丈夫赡养的义务 , 没有责任 。
反而是儿子、女儿作为老人的子女 , 对老人是应该尽的责任与义务的 , 就算像评论区那些网友一样 , 曾经家人之间有点隔阂 。
但是都这个时候了 , 那点钱出点力也是应该的 , 毕竟父母怎么说也把孩子养大了 , 而不是连个电话都没有 。
很多人说儿媳妇没资格说小姑子 , 但凭老人生病了 , 她在床前伺候 , 亲生女儿不在 , 她就有资格说这个话 。
或许老人有一天不在了 , 女儿在多年以后也放下了心中的怨恨 , 会不会后悔呢?
推荐阅读
- 70岁大爷:每月给自己儿子5000元,最后生病却只能依靠女儿女婿
- 8旬老人5个儿女不养老,卖菜为生,男子给他50元,老人:我不要
- 84岁老人迷恋50岁女子,竟爬管道下楼约会,儿子:他为老不尊
- 单亲爸爸开网约车赚医药费,生病女儿写信求乘客好评,当事人:女儿乐观懂事,期盼她能健健康康
- 惊险!温州一民警被艾滋病嫌犯的血溅到伤口
- 广东江门,男子张某照顾自己的叔叔长达25年之久,在叔叔因病去世后又为其处理后事
- 太岁包治百病的传说是真的?科学家:和蘑菇类似,误食中毒丧命!
- 老人与海的鲨鱼,卡夫卡的大甲虫
- 老汉为人正直疼爱妻子,赚钱为妻子看病,意外撞破一桩命案
- 全球首个“老年痴呆村”,250个员工全是“骗子”,老人却抢着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