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药物发现,新型呋喃香豆素FC-20/31,临床前cccDNA减少超2 log


乙肝药物发现,新型呋喃香豆素FC-20/31,临床前cccDNA减少超2 log


文章图片


乙肝药物发现,新型呋喃香豆素FC-20/31,临床前cccDNA减少超2 log


在2022年的美国肝病学会年会(AASLD2022)前 , 研究人员介绍了一项与cccDNA有关的药物发现新进展 。 该研究指 , 新型呋喃香豆素靶向cccDNA , 抑制HBVDNA复制和病毒基因的表达 。

乙肝药物发现 , 新型呋喃香豆素FC-20/31 , 临床前cccDNA减少超2 log
目前 , 使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疗法以逆转录酶为靶点 , 有效地限制了HBV的复制 , 但无法根除宿主体内的病毒DNA模板 , 即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 需要开发针对针对cccDNA、HBsAg释放、病毒基因表达和衣壳组装的新型抗病毒药物 。
研究人员表示 , 最近的临床前研究表明 , 香豆素类药物(cou-marins)可以有效地阻断HBV复制 。 此外 , 植物来源的呋喃香豆素对 HIV-1 和流感病毒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 。 本研究中 , 测试了新型香豆素和呋喃香豆素对HBV复制和基因表达的抗病毒功效 。
35种新的香豆素和呋喃香豆素被化学合成 , 其利用银介导的氧化性C-H/官能团化C-H(香豆素/ 色原酮中乙炔基sp-杂化碳、乙酰乙酸乙酯中的sp3-杂化碳) , 并测试了它们在人肝母细胞瘤HepG2.2.15(具有稳定的整合HBV基因组)和HepG2-NTCP细胞(过量表达HBV受体的HBV感染)的抗病毒活性 。
【乙肝药物发现,新型呋喃香豆素FC-20/31,临床前cccDNA减少超2 log】分别通过qPCR、RT-qPCR和ELISA检测HBV和cccDNA水平以及病毒RNA和蛋白表达 。 通过MTT法 , 检测浓度为1-500μM时的体外细胞毒性作用 。

研究结果表明 , 在所测试的35个化合物中 , 呋喃香豆素-20(FC-20)和呋喃香豆素-31(FC-31)能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在HepG2.2.15和HepG2-NTCP细胞中的复制 。 在FC-31的存在下 , HBVDNA、前基因组(pg)RNA、HBsAg和HBeAg的水平分别显著下降 2.7、3.8、17.7和16.3倍 , 而在FC-20的存在下 , 分别显著下降 2.1、3.2、11.5和14.8倍 。
和FC-20(IC50 =42.3 ± 0.33 μM)相比 , FC-31(IC50 =31.3 ± 0.23 μM)对HBVDNA(p <0.005)、pgRNA(p <0.005)、病毒蛋白HBeAg(p <0.001)、HBsAg(p <0.001)和HBx水平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

来自AASLD2022FC-20和FC-31(在50mM时)都表现出cccDNA拷贝数减少 2个log以上(图1A) , HBx水平下降(图1B) 。 重要的是 , FC-20和FC-31即便在500μM的浓度下 , 对细胞也没有毒性(图1C) 。
研究结论:呋喃香豆素 FC-20和FC-31 , 它们能够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和病毒基因的表达 。 应进一步评估这些化合物的治疗潜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