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娶了印度女人的上海男人,在印度窘迫生活也看见真实的印度!( 二 )


所以 , 莫希智在这本书提到的内容 , 仅仅代表他所看到的 , 是印度南部地区的情况 。
莫希智看到的印度 , 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印度 , 有何不同?
我举例说明之 。 比如:印度到底干净 , 还是脏?

这个网上不少人争议的问题 , 莫希智告诉我们这些:
印度人确实有洁癖 , 比如他们进寺庙要脱鞋 。
另外 , 他们由于人口众多 , 且处于热带 , 在比较早的古代时期 , 就已经有一定的卫生观念 , 比如吃饭分餐制等 。


但是 , 印度的洁癖观念强 , 但是不代表就真的干净 。 就比如 , 脱鞋这一点 , 看起来不带脏东西进入 , 但是自己光着脚丫跑 , 难道就是干净的?

另一个中文互联网经常提及的印度传统文化 , “手抓” , 莫希智也告诉了我们这些事实:


印度虽然手抓 , 但是饭前饭后必洗手 , 这个习惯即便在街边简陋的小摊贩那都是如此 。
其次 , 印度人只会抓自己盘子里的东西 , 并不碰菜盆 , 这和我们中国人把印度人的手当成我们的筷子展开的想象 , 其实大有不同了 。
另外 , 他们手抓也有自己的做法 , 他们只会用右手 , 另外吃饭的时候 , 手指不会伸进嘴里 , 甚至很少碰到嘴巴 , 手掌心也不会沾染食物 , 更不会舔手 。 这是印度人从小训练的 。

还有一点 , 是我们不太了解的 , 那就是吃饭用手抓 , 其实是南亚和中东地区文化的范式 , 比我们的筷子文明辐射力要广一些 。


莫希智这本书中 , 还提供了不少其他关于印度衣食住行 , 可以说很多内容都是第一手的资料 , 与国内许多博主凭借几次旅行或者看了点文章得到的结论 , 有很多不同 。
行万里路 , 才能搞清楚到底怎么一回事 , 相信你也会从他的第一手见闻中 , 认识到这个世界更真实的模样 。

值得一提的是 , 莫希智的文字很有吸引力 , 他懂得怎么讲故事 , 能让读者对这种与自己关系并不大的域外见闻饶有趣味 , 愿意一探究竟 。
特别是第一人称视角 , 夹叙夹议 , 适当的时候 , 讲一些自己与印度人的交往(这里不是说男女 , 而是泛指) , 以让人脑补互动的场景 , 都是非常出彩的 。
三、书中的印度 , 也只是见闻的一部分
我在查阅莫希智的印度经历的时候 , 才发现 , 在这本书写作期间 , 其实莫希智还经历了更具有传奇色彩的事件 。

当然 , 莫希智去过很多地方 , 他的跨文化生存经验 , 也让他对一些重大问题 , 有自己比较独到的见解 。

一个旅行博主的背后 , 其实是一个具有很深底蕴的文化人 , 可以说是我读这本书后 , 收获最大的地方 , 之前可真没想到 , 只是想了解一下真实的印度 , 现在更是对这个作者产生了兴趣 。
当然 , 这也都归功于他的书写确实很吸引人 。

我们这个时代 , 并不缺旅行记录 , 也不缺各种vlog和照片合集 , 但是确实很少有值得反复翻阅的个人见闻类记行 。

一个文化 , 一个地方 , 之所以能吸引人 , 不全是那些宏大的建筑和厚重 , 也在于是谁在讲述这个文化 , 谁在触碰这个地方 。


印度的幸运是 , 有莫希智这样的人 , 来真实地讲述这一切 , 让印度有机会以更真实的面貌呈现在中国人面前 。

中国的幸运是 , 也有莫希智这样的人 , 用中文来带我们看看旁边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模样 , 也籍此更多地了解自己、丰富自己 。

祝福随水 , 有朝一日能够把印度更多的见闻带给我们 , 也希望这个时代能涌现更多的随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