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韩国首尔梨泰院踩踏案中 , “创伤性窒息”成为重大致命伤 。 其实 , 在这种危急情况下 , 有4分钟黄金救援时间 。 但真正的救命秘诀 , 是对大型活动的预先规划和排险措施 。
“密集恐惧”梨泰院事故中 , 150多人死亡 , 众多花季少女短短几分钟内殒命 。
密集死亡的原因都是同一个 。 创伤性窒息导致脑部血流停顿、10到15秒就能让人丧失意识 , 而缺氧4到6分钟 , 就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
“创伤性窒息”指的是颈部或胸部上侧遭到压迫 , 造成氧气进不去肺部而窒息、缺氧 , 或是因为压迫到上腔与下腔静脉 , 导致血液回不到心脏 , 而血液也无法顺利通过颈动脉进入脑部 , 同时造成脑部缺氧 。
脑部完全没有血流的状态下 , 大约10-15秒就会失去意识 , 脑部有血流但缺氧的状况下 , 撑2到3分钟还行 , 但4到6分钟以上就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 这个时限内就是“黄金救援期” 。
虽然很多人躲过梨泰院一劫 , 但终其一生 , 总归难免会身处多人聚集的场合 , 如能有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 能增加生还几率 。
你肯定会说 , 人被挤爆的时候身不由己 , 根本没有机会保护颈部 。
个人的逃生机会 , 总归还要看现场大环境 。
最根本的还是大型活动从一开始就要以安全为第一导向 , 而不是人流数、营业额等其它指标 。
最重要的是从活动规划阶段就进行预防措施 , 3大要点:人流管制、安全通道规划、专业人员训练 。
在人流管制方面 , 大型活动的进场、离场是最容易发生意外的时机 , 进入斜坡、楼梯或狭窄区域前也要特别注意 , 没站稳的话 , 后面就压下来 , 活动现场每一平方米往往会有超过4个人堆积 , 风险大增 。
针对安全通道规划 , 如果缺乏相关通道 , 在人流密集时 , 很可能造成医疗人员进不去 , 病人也出不来的困境 。
救护车在梨泰院外围呼啸 , 正是这种死堵造成的绝望 。
每个大型活动 , 都有自己特点 , 比如精确的高峰时间 , 人流最多的地点 , 人龙流动最困难的地段 , 维护秩序人员的配备等 。 如果把这些堵点、难点细节都拆分 , 并逐一责任到人 , 分时段、地段包干的话 , 就会把风险点逐一排除 , 避免大的风险堆积 。
比如 , 各地的跨年晚会 , 人流最旺时段和地段都是可以提前预知的 。 在什么地方举行倒数活动 , 地点也是确定的 。 周边的交通情况 , 地铁口、公交站、人行道、车行道数量、方向 , 都可实现调控 , 让聚集风险降到可控范围内 。
无论如何 , 大型活动顺利举办的前提是安全 , 离开这个前提 , 一地鸡毛 , 甚至血光之灾就在不远处 。
吃别人的堑 , 长自己的智不少地方是出了事故以后才痛定思痛 , 而群死群伤在全球各地早就屡见不鲜 , 可供研究剖析的例子太多了 。
真正重要的是负责任的活动主办方 , 操办前需要报审批准 , 而审批方需要由交通、警消、医疗、卫生等相关单位共同研议 , 形成共识和完善的预案之后 , 才可严格按部署推进 。
梨泰院万圣节10万人聚集 , 从几个因素来考虑的话 , 应该都没有经过严格、科学的铺排演练 。 这种情况下 , 不出意外是侥幸 , 发生踩踏事件是大概率事件 。
兰桂坊之痛首尔的地形和香港很像 , 地面高低起伏 , 尤其是“烟火气”最重的酒吧街 , 都有陡峭的坡道 。
中环兰桂坊在1993年元旦凌晨 , 发生过严重的人群踩踏事故 , 导致21死63伤 。
这让香港人痛定思痛 , 绝不能在同一个沟里翻船两次 。
推荐阅读
- 韩中泰三国梨泰院幸存者讲述当晚惨状,一边在救人,一边在蹦迪!
- “非夫妻”去酒店开房,但只登记了一人信息,被查到有什么后果?
- “最后的约会”:男友将服兵役,19岁女孩前往梨泰院相会,7小时后不幸遇难
- 2018年23岁妻子被2情夫争抢酿惨案,情夫看她朋友圈,判断她完了
- 女子要15元切糕,大爷一刀下去56元!
- 警察怒了“这是假驾照吧!”190厘米大汉的萌驾照让人大跌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