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航天,正当其时:他们手握“万里海天第一棒”踏浪逐梦( 二 )


“做一个不分白昼的追星人 。 ”
遥测岗位主要负责在发射过程中对火箭遥测数据进行接收 , 并传送至中心计算机 。 为了保证遥测数据接收平稳顺畅 , 经常能够看到马亮等遥测岗位人员加班加点鏖战在机房 , 反复检查核对数据参数 , 进行设备性能检查评估 , “一切都是为了火箭发射之后能够跟得住、数据传输得更加平稳 。 ”马亮说 。

任务前夕 , 为了做好万全准备 , 马亮和同事们一同进行“双想” 。 这是岗位上的传统科目 , 回想设备曾经出现的故障 , 提前检查 , 整改到位 , 预想可能发生的问题 , 做好处置预案 。 “备份的工控机板卡是新换的一批 , 如何保证使用中不会出现突发问题?”“火箭起飞后 , 基带需要在两个状态下切换 , 码率、帧长都会发生变化 , 这种状态下如何保证火箭信号不受干扰?”一个个问题被提出 , 被解决 , 以确保任务万无一失 。
遥测岗位不仅需要执行航天发射测控任务 , 还常年担任卫星长管任务 , 设备技术状态的频繁切换给岗位人员增加了不少压力 。 测控点三面环海 , 夜间常有雷雨天气 , 马亮等遥测岗位人员经常要半夜跑到基座关设备 , 断线路 , 以防设备被雷击损坏 。 “出现强风雨根本不能打伞 , 关闭设备回到宿舍衣服早就湿透了 。 ”马亮憨厚地笑着说 , 晚间有时设备还会丢失卫星目标 , 需要重新向上级申请参数 , 计算跟踪弹道 , 并切换手动重新跟踪目标 。 工作实际使得马亮经常不能睡个好觉 , 但他从未有过抱怨 。 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后 , 马亮和大家简单庆祝 , 当晚又匆匆投入到新一轮长管任务中 。
“执剑九年 , 从未出鞘 。 ”
铜鼓岭测控机房内 , 安控系统组长张瑞正和组员反复来往于中心机房和设备基座 , 测试各项数据 , 认真比对参数指标 , 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

“我们的工作事关火箭的安全控制 。 ”据张瑞介绍 , 安控岗位是火箭飞行状态判断和应急处置的关键岗位 , 在火箭升空后 , 如果出现故障或者是偏离轨道 , 它会向火箭发射一道安控指令 , 让故障的火箭炸毁 , 避免对途经城市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
为了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 除了日常设备维护 , 还需要进行跟标测试 。 “我们会自己安装多个靶标 , 再用设备进行跟踪训练 。 ”张瑞说 , 这些靶标需要挂到测控点旁一座陡峭的野山顶上 , 因为尚未开发 , 每次张瑞只能和组员带着镰刀开路上山 , 一来一回 , 道路泥泞 , 蚊虫叮咬 , 枝叶划伤 , 这些都不能阻止他们的脚步 。 “上山挂标的路并不好走 , 但为了提升设备跟踪性能一切都是值得的 。 ”张瑞说 。

自投入使用以来 , 安控设备状态指标时刻保持正常 , 但却从未使用 , “作为执剑人 , 希望这把利剑永远不会出鞘 , 但我们一定会随时做好准备 , 守护火箭飞行的最后一道保险!”张瑞坚定地说 。
问天之路踔厉奋发 , 航天未来辉煌可期 。 空间站任务的圆满成功让铜鼓岭测控点的航天工作者们信心满怀、激情澎湃 , 他们纷纷表示一定会继续紧握“万里海天第一棒” , 将“测控网”编织得更加紧密 , 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续工作 , 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贡献更多航天智慧、航天力量、航天成就 。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郑伟 通讯员/滕紫辰 孙钰程 魏阳皓 编辑/赵梦琰)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他们手握“万里海天第一棒”踏浪逐梦】来源:荔枝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