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认识凤凰单丛—橙黄清澈,醇爽回甘

潮州|认识凤凰单丛—橙黄清澈,醇爽回甘

文章图片

潮州|认识凤凰单丛—橙黄清澈,醇爽回甘

文章图片


凰单丛的来历有什么典故
相传 , 凤凰山是畲族的发祥地 。 隋、唐、宋时期 , 凡有畲族居住的地方 , 就有茶树的种植 , 畲族与茶树可谓共同繁衍 。 隋朝年间 , 一些茶树随着部分畲族人向东迁徙 , 被带到福建等地种植 。 到宋代 , 风凰山民发现了叶尖似鹤嘴的红茵茶树 , 烹制后饮用 , 发现味道很好 , 便开始种植 。
传说南宋末年 , 宋幼主赵昺南逃至潮州 , 路经凤凰山的乌崇山时 , 曾用红茵茶树叶止渴生津 , 效果甚佳 , 民间有“凤凰鸟闻知宋帝等人口渴 , 口衔茶枝赐茶”的传说 。 从此红茵茶广为栽种 , 后人称其为“宋茶” , 又叫“鸟嘴茶” 。 鸟嘴茶就是凤凰单丛的前身 , 称为“宋种” 。 至今乌崇村还留有宋、元、明、清各代树龄达200~700年的茶树3700余棵 。 据说此为制造凤凰单丛的茶树原种 。

凤凰单丛因何得名
凤凰单丛产自广东潮州凤凰镇乌岽山 , 茶园位于海拔400~2000米的山上 。 凤凰单丛因产地凤凰山而得名 。
凤凰单丛的“单丛”为何意
单丛茶 , 是在凤凰水仙群体品种中选拔优良单株茶树 , 经培育、采摘、加工而成 。
凤凰单丛属于乌龙茶 , 乌龙茶的制作技艺复杂 , 在此基础上 , 单丛茶的制作可谓独特 , 它要尊重每一棵茶树的个性 。 单丛狭义上是指单株采摘、单株制作 , 然后形成单株茶树独特的香型;广义上是指针对某种香型的茶单独制作 , 保持某种香型的纯粹性 。

凤凰单丛最常见的香型是什么
凤凰单丛是香型丰富的乌龙茶 , 大概有一百多种香型 , 如黄枝香、蜜兰香、栀子香、兰花香、肉桂香、杏仁香、柚花香、茉莉香、夜来香、鸭屎香、桂花香、姜花香、山茄香等 。
凤凰单丛的采摘标准是什么
单丛茶实行分株单采 , 新茶芽萌发至小开面(即出现驻芽)时 , 即按一芽二三叶标准采下 , 轻放于茶箩内 。 一般于午后开始采茶 , 当晚加工 , 制茶均在夜间进行 。
制作凤凰单丛茶采摘鲜叶时要求做到“五不采” , 即太阳升不采、天气热不采、芽不壮不采、阴天不采、雨天不采 。 凤凰单丛采摘标准较为严格 , 可以保证茶叶制作后口感醇甘 , 香气卓越 。
凤凰单丛有何特点
凤凰单丛是条形乌龙茶 , 优质凤凰单丛条索挺直肥壮 , 稍弯曲 , 色泽黄褐 , 俗称“鳝鱼皮色” , 油润有光泽;冲泡后 , 汤色橙黄清澈 , 有天然花香 , 香高持久 , 滋味醇爽回甘;叶底肥厚柔软 , 叶边朱红 , 叶腹色黄明亮 , 较耐冲泡 。

凤凰单丛中的“鸭屎香”有何来历
凤凰单丛中有一种香型被称为“鸭屎香” , 但是这款茶不仅没有鸭屎的味道 , 且香气浓郁高扬 , 汤色橙黄清澈 , 滋味醇厚浓烈 。 那它为什么起了个这么不雅的名字呢?很多年前 , 这款茶从乌崇山引进过来 , 种在土壤发黄的茶园里 , 当地人称这种土为“鸭屎黄” 。 茶树生根发芽 , 长出来的叶子像鸭脚 。 用这种茶树鲜叶制作出来的茶条索粗壮、匀整挺直 , 泡出来的茶汤明亮 , 香气高扬 。 茶园的主人怕别人偷种 , 于是 , 谎称是“鸭屎香” 。 尽管名字不雅 , 但是人们却很喜欢这款茶 , 纷纷裁剪栽培 。 “鸭屎香”的名字也就流传下来了 。

如何冲泡凤凰单丛
冲泡凤凰单丛 , 当地的潮州工夫泡法从茶具到冲泡都有很多讲究 。
①茶具 。 “潮汕四宝”是冲泡凤凰单丛工夫茶的必备用具:孟臣罐 , 是小容积紫砂壶 , 最适合用来冲泡浓香的凤凰单丛;若琛瓯 , 即品茗杯 , 为白瓷翻口小杯 , 杯小而浅 , 容量约10~20毫升;玉书煨 , 是烧开水的扁形陶壶 , 容量并不大 , 材质为潮州红泥;潮汕炉 , 是红泥小火炉 , 有高有矮 , 炉心深而小 , 火热力足而均匀 。
【潮州|认识凤凰单丛—橙黄清澈,醇爽回甘】②冲泡 。 工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和福建闽南地区传统的品茶方式 , 有独特的冲泡方式和斟茶方式 , 融精神、礼仪、技艺于一体 , 是现代茶艺的基础 。 泡茶时 , 通常以孟臣罐为中心 , 三四只若琛瓯放在一只椭圆形或圆形、能承接茶水的茶盘上 。 烧水时对用水、用炭都有一定要求 , 泡饮时的流程有温罐、烫杯、高冲、低斟 , 讲究淋壶和巡、点的分茶方式 。 品饮时讲究茶礼 , 使人有物质、精神双重收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