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宏观环境影响下的消费变动是推动景区前行的重要因素 。 从主营业务到产品构建甚至是运营细节 , 这些年 , 景区跟随着整体经济环境“公转”的同时 , 更在不断地“自转” 。 但最近几年 , 一些景区突然转不动了 , 遭遇漫长的瓶颈期 。 那么如何让景区顺利地走出低谷?或许景区升级才是问题的关键 。
门票的升级
首先是不少景区的生存基石——门票 。 长期以来 , 我国大量传统景区营收结构单一 , 主要收入来源就是景区门票及索道、车辆交通等基础性项目 , 还出现了“三年必涨价”的情况 。 正是这样的“涨价规律” , 景区对门票的依赖程度日渐提升 , 有数据统计 , 这些项目占总收入比重高达70%-80% , 毛利率达到80%-90%左右 , 是该类景区利润的核心 。
在后疫情时期景区免门票的大趋势影响下 , 一些观光类且二次消费能力弱的景区深受打击 , 甚至就此倒下 。 但也有些景区积极寻找出路 , 将门票收入“缓慢放弃” , 转向对景区二消市场的不断探索 。 所以 , 在门票转变上 , 景区应该寻求办法扩宽二消市场 , 减小对景区门票的依赖 ,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盈利 。
产品的升级
从单一产品到2.0网红产品, 许多景区对产品进行了更新换代 。 “门票依赖症”的核心问题是二次消费产品稀少 , 从而导致了营收数字以门票收入为主 , 营收结构单一 。 不过 , 随着“全域旅游”和“景区综合体”的概念逐渐普及并深入景区之中 , 多元化业务被更多景区重视 。 当下 , 更多的景区开始打造2.0网红产品 , 如长沙和广州超级文和友、武汉知音号、大唐不夜城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更注重场景与体验的浓缩与营造 。
服务的升级
从人工服务到数字化转型 ——建设数字化/智慧景区 。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发布的《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报告(2021)》显示 , 在线旅游消费总额已达万亿级 。 如此巨量的消费市场 , 对于景区而言 , 抓住趋势势在必行 。 比如一卡通 , 凭借着一张卡便可以在景区不同出入口畅行 , 甚至还可以乘坐游船 。 疫情后 , 越来越多景区更是推出线上预约、线上购票等一系列数字化转型措施 , 使景区服务更为轻便智能 。
在此背景下 , 智慧化也成为越来越多景区的标签之一 。 许多景区开始搭建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的爱德景区运营管理系统 , 包含了票务管理系统、会员管理系统、商品管理系统、分销商管理系统等多个板块 , 让景区管理运营更加得心应手 。
【夏河|景区发展遇瓶颈?或许是该升级了】值得注意的是 , 针对不同类型的景区 , 智慧旅游的实现需要不同的发展路径 , 不然容易再次陷入“同质化”的僵局 。 此外 , 数字化并不意味着冷冰冰而无人味的僵化服务 , 而是在提供便利的同时 , 能更好地为旅行者提供服务 。
推荐阅读
- 夏河|夏河,你听说过吗?一起去看看吧?
- 夏河|夏河,有没有好玩的景点,你去过吗?
- 夏河|夏河,听说过吗,一起去看看?
- 美食|我国出租车便宜的小城,打车比骑共享单车便宜,7年没涨过价
- 草原|第三十五章 庆贺大年
- 夏河|湖城的樱花盛开,带来了春天的浪漫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