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迷信到科学 , 人类经历了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 。 而从民间层面普遍实现从愚昧无知到科学理性的观念转变 , 恐怕至今仍未完成 。
近代以来 , 无数科学先驱披荆斩棘、孜孜不倦 , 在科学的道路上上下求索 , 探索科学的真谛 。 以物理学为例 , 从伽利略创造这门学科 , 到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 , 再到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 物理学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飞跃式发展 。
然而 , 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得越多 , 就会发现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事物也变得越多 。 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牛顿晚年开始研究神学 , 杨振宁承认造物主的存在 。 难道科学的尽头真的是玄学吗?
牛顿是科学史上百科全书式的“全才” 。 在力学上 , 牛顿提出了牛顿运动定律 , 该定律是研究经典力学甚至物理学的基础 。 在光学领域 , 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 , 并根据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 , 发展出了颜色理论 。 在数学领域 , 牛顿和莱布尼茨创立了微积分学 , 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 , 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 在经济学领域 , 牛顿提出了影响深远的金本位制度 。
【牛顿晚年研究神学,杨振宁承认造物主存在,科学的尽头是玄学?】然而 , 就是这样一位科学全才 , 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研究炼金术和神学 。 据统计 , 牛顿总计留下了50多万英文单词的炼金术手稿 , 以及100多万英文单词的神学手稿 。 他活了80多岁 , 只用了40年的时间用于科学研究 , 另外40年则沉迷于神学 。
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 并用它解释天体运动之后 , 却无法解释天体沿椭圆轨道旋转的起因是什么 , 即最初的力到底来自哪里 。 后来 , 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解释道:天体之所以会运动 , 是因为上帝创造了万物之后 ,也设定了各种各样的自然规律 , 比如运动定律 。 上帝先把它们一推 , 然后天体就一直运动下去 , 事物就都按照自然规律和概率顺其自然地往前发展 。 从那以后 , 上帝不再做任何事情 。
牛顿甚至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试图用“科学现象”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 比如 , 在研究地球的年龄时 , 牛顿居然用《圣经》推算出地球的年龄是6000岁 。
在物理学领域 , 杨振宁的知名度和贡献虽然比不上牛顿 , 但也算是一名举世公认的物理学大咖 。 杨振宁是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与李政道分享) , 国际小行星中心甚至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杨振宁星” 。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三个 , 一是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二是与R.L.米尔斯合作提出杨-Mills方程;三是提出杨-Baxter方程 。 尤其是奠定了未来标准粒子模型基础的杨-Mills方程 , 是20世纪后半叶伟大的物理成就 , 与Maxwell方程、Einstein方程共同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
就是这样一位重量级的科学家 , 居然在公开场合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问有没有一个造物者 , 那我想是有的 , 因为整个世界的结构不是偶然的 。 ”
除了牛顿和杨振宁之外 , 爱因斯坦也曾在《我的世界观》这本书中说道:“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 。 ”实际上 , 爱因斯坦早年不是彻底的无神论者 , 而是有点泛神论 , 他认为神即宇宙规律的和谐体现 。
牛顿、杨振宁和爱因斯坦的这些观念 , 似乎在告诉人们:科学的尽头是神学、是玄学 。
那么 , 事实果真如此吗?
任何一个伟大的人物 , 都不可能超脱他所处的时代 , 都不可能完全不受其所处时代观念的影响 , 这一点在牛顿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 在牛顿所处的那个年代 , 宗教神学是文化的主流 , 神学的影响无处不在 。 当遇到现有科学暂时无法回答的问题时 , 牛顿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上帝 , 这一点无可厚非 。
推荐阅读
- 顶尖科学家回答《国际金融报》记者提问:科学研究并没有优先次序
- 外国科学家将人脑细胞植入老鼠大脑,竟完美融合
- 非洲加蓬发现核反应堆,已经存在超20亿年,真存在史前文明?
- 太空建筑的奥秘丨筑梦天下
- 数十亿年后地球将变成炼狱星球,而它有望成为人类新的家园!
- 英国科学家急了!电动车是清洁的?这是最让我恼火的神话!
- 中国天眼能看到什么?怪不得霍金劝中国关闭,看刘慈欣回答才理解
- 人为何天生怕蛇?科学家通过实验给出了答案
- 四维空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与三维空间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