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再婚后生儿子,独生女失宠:父亲让我退学还拿走我8万元彩礼( 二 )


王春江不想讨论过往对错 , 只是对8万元一事表态 , 他对王舒涵说 , 你现在的婚姻我不阻拦了 , 该怎么过怎么过 , 但钱我暂时还不上你 , 你还有弟弟妹妹呢 。
王舒涵也不指望要这钱 , 她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父亲多关心一下自己 , 见到父亲对婚姻一事松口 , 她也没再提钱的事 。
王舒涵最亲近的人是奶奶 , 因为父亲把精力都放到弟弟身上 , 而母亲多数时间不在身边 , 相当于奶奶把她养大的 , 所以离开前 , 王舒涵给了奶奶一个拥抱 。
至于8万元彩礼的事 , 王舒涵表示 , 自己知道父亲手头紧 , 还不上就这样吧 。

王春江以为自己掏钱养女儿就是负责 , 但把一个孩子养成人 , 是全方面塑造身心的系统工程 , 远非让她长个子这么简单 , 在负责方面 , 王春江是失职的 。
对于观念守旧的男人来说 , 再婚之后 , 与前妻生的孩子通常有两种不同结局 , 如果是男孩 , 仍旧视为己出 , 早早准备好结婚的房子车子 , 如果是女儿 , 可能就面临王舒涵这样的结局 , 连出嫁的彩礼都被拿走不还 。
王舒涵说她没有感受到父亲的关爱 , 这一点我是相信的 , 从她提出不念书后父亲的举动来看 , 这个女儿对王春江来说等同于可有可无 , 送回到前妻身边 , 和甩掉一个累赘有何区别?
为人父母 , 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 , 而王春江之前做买卖 , 应该不差钱 , 女儿说不念他就答应?而作为监护人 , 王春江有权力阻止未成年的女儿做出任性选择 , 可他平时根本不理会女儿的陪伴需求 , 只有在女儿做出一次错误决定时 , 尊重女儿选择了 。
王舒涵如今困境和婚姻选择 , 终归都是为了摆脱父亲的阴影 , 在心理关爱和人格塑造方面 , 王春江的教育是不合格的 。

这对父女的恩怨 , 也充分验证了一个道理 , 夫妻一旦离婚 , 伤害最大的就是孩子 , 从王舒涵命运急转直下的境遇就窥见一斑 。
可以做个大胆假设 , 如果李萍没有和王春江离婚 , 王舒涵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她起码生活在父母的双重呵护下 , 王春江也许仍旧只顾挣钱而不顾孩子 , 但王舒涵起码不会自卑 , 不会心理失衡 。
可王春江再婚了 , 虽然带走了王舒涵 , 却让王舒涵感觉自己成了别人家孩子 , 毕竟家中的女主人不再是母亲 , 毕竟父亲和继母又生儿育女 , 弟弟妹妹受到的是父母的双方面宠爱 , 而自己只有父亲 , 感觉能一样?
王舒涵其后产生的心理变化 , 无不意味着她受到了父母离婚的伤害 , 包括放弃学业 , 包括婚姻选择 , 讽刺的是 , 直到她结婚 , 她也没逃脱父亲冷漠给予她带来的伤害 。
就说8万元彩礼 , 对王舒涵来说 , 还与不还 , 代表着父亲是否心里还有她的一个证明 , 已经与钱无关了 。
然而她失望了 , 父亲没承诺还 , 她仍是那个被父亲忽略的人 , 她一定无数次想 , 如果父母当初没有离婚该多好?

我希望王舒涵能够展示出成年人坚强独立的一面 , 不要一味纠结于和父亲执拗的关系上 , 也希望李萍不要过多干涉女儿和前夫的事 , 女儿的事让她自己处理 , 权当锻炼 。
王舒涵已经结婚 , 仍旧纠结于父女关系中难以挣脱 , 说明她从心理层面上仍旧没有长大 , 很明显的例子 , 她选择婚姻对象的一个标准 , 就是比自己年龄大 , 看过去有父亲的感觉 , 表面是在选择爱情 , 实际上仍旧索取缺失的父爱 。
王春江的三观难以改变 , 对王舒涵来说 , 一味恨着父亲也没有必要 , 虽然他犯了很多错误 , 可他毕竟把你养大了 , 你对他的恨 , 看似不想放过父亲 , 实际不想放过自己 。
要想真正的成长起来 , 必须尝试学会释怀 , 接受与自己内心冲突的和解 , 王舒涵不再打算讨要彩礼钱 , 就是释怀后成长的表现 。
而对李萍来说 , 也不能一味干涉女儿和前夫的事 , 这只能扰乱女儿的判断 , 无法锻炼出女儿独立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 , 并没有什么益处 。
李萍只需多给女儿心理上的关爱即可 , 毕竟女儿不念书 , 你也需要弥补一定过失 。

结语:
亲情分两种 , 一种是因为联姻而产生的亲情 , 比如夫妻关系 , 另一种是存在血缘关系而永远无法割舍的亲情 , 比如父母与孩子 。
夫妻关系闹僵 , 大不了离婚 , 可是父母与子女闹僵 , 最终都得面对要么和解 , 要么背负沉重感情枷锁的结局 。
王春江与王舒涵 , 最终还得回到和解的路上 , 双方没有原则性矛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