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千里嘉陵江 最美风景道( 二 )


……
3看不够的风景读不完的文化
千里嘉陵江 , 最美风景道 。
遗憾的是 , 几经历史变迁 , 吴道子创作的《嘉陵江三百里风光图》真迹已不知所踪 。 但千年后的今天 , 阆中古城贡院外的一面浮雕上 , 千年古画穿越岁月沧桑扑面而来 。 这幅被称之为现代版的《三百里嘉陵江山图》灯光活化图 , 用灯光演绎嘉陵江风光 , 再现嘉陵江奇异山峰、江水秀色 。
大美山川 , 大美江流 , 大美南充 。 近年来 , 南充接续千年画笔 , 以江为轴 , 勾勒嘉陵江山川之美、历史之美、人文之美 , 开启“嘉陵江生态文化旅游” , 描绘南充锦绣 。
从秦岭源头到长江交汇口 , 嘉陵江流淌的是诗意 , 也是画意 。 秦岭山川红叶、陇南嘉陵江风景线、阆中古城、仪陇离堆、蓬安周子古镇、合川钓鱼城、重庆磁器口古镇……这些散落在嘉陵江沿线的风光 , 是大自然的杰作 , 也是千百年文化的积淀 。
重重似画 , 曲曲如屏 。
嘉陵江 , 看不够的是风景 , 读不完的是文化 。
“画圣”吴道子:嘉陵山水心中吟一日画尽三百里
人物档案
吴道子 , (约公元680年—公元759年) , 唐代著名画家 , 又名道玄 。 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人 , 有“画圣”之称 。 幼年丧父 , 生活贫苦 , 很早就开始当画工兼雕塑工 。 曾师从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 , 后专攻绘画 , 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 。 在唐天宝年间 , 奉唐玄宗之命 , 入蜀顺嘉陵江漫游写生 , 足迹至南充境内 , 数月后回朝 , 一日画就《嘉陵江三百里风光图》 。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晓江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国画史上 , 很多名士佳话经久流传 , 至今脍炙人口 。 其中 , 唐代“画圣”吴道子画《嘉陵江三百里风光图》的趣事 , 从古到今 , 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
唐天宝年间 , 唐玄宗神往蜀地山水却苦于不能亲身踏访 , 便命令宫廷画师吴道子入蜀写生 。 当时担任“内教博士”的吴道子没想到迎来了这样一个美差 , 吴道子本无心做官 , 一心皆在山水间 。 尽管隔着千年 , 我们都能感受到吴道子那种满心欢喜的得意劲儿 , “远离深宫、出差数月” , 唐玄宗给他放了一个长长的旅游假 。
“千里嘉陵江水色 , 含烟带月碧于蓝 。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在1000多年前用这样的诗句 , 来形容当时嘉陵江沿岸秀美景色 。 嘉陵江处处都有美景 , 那么吴道子画嘉陵江三百里 , 画的到底是哪一段?又到过哪些地方?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师范大学中国书画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袁有根于1994年、1995年间 , 追寻吴道子画迹 , 在嘉陵江一带进行考察 。 通过对剑阁、苍溪、阆中、南部等地有关画像的详细考证 , 以及走访各地的文管部门、地志办、文化研究者后 , 他在《新美术》1996年第三期发表了文章《吴道子嘉陵江畔画迹考察报告》 。 在这份报告里 , 袁有根明确指出:“嘉陵江全长一千多公里 , 从进入四川的广元到南部罗寂寺一带 , 三百余里 。 这就是《唐朝名画录》里所说的三百里嘉陵江 , 实是嘉陵江中游一段 。 ”也就是说 , 吴道子来到嘉陵江源头的嘉陵谷(今陕西凤县东北)后 , 便乘船顺流而下 , 途经略阳 , 进入四川广元、昭化 , 最终南下至阆中、南部 , 也就是今天的南充境内 。
险滩急水、碧波蜿蜒 , 嶙峋怪石……嘉陵江上 , 有看不尽的奇异山峰 , 绘不尽的江水秀色 。
经过数月之后 , 吴道子返回了长安 。 当玄宗皇帝向他要画时 , 他却两手空空 , 唐玄宗诧异地问:“爱卿去四川作画 , 怎么赤手空探而回?”吴道子见问 , 并不惊慌 , 遂直截了当地说:“臣无粉本 , 均记在心 。 ”
唐玄宗大怒道:“数月的感怀 , 凭心何能记全?”于是就命他在大同殿内数丈长的粉壁上 , 画出全部嘉陵江三百里山水来 , 时间只限三个月 。 如果画不出来 , 定要问罪 。
吴道子奉了旨意不敢怠慢 , 立即和好浓墨 , 配好颜料 , 当众就在大同殿内绘起画来 。 他神笔挥舞 , 不到一天的时间 , 就将嘉陵江三百里的绚丽风光 , 全部展现在大同殿上自此名满天下 。
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评价说:“唯观吴道玄之迹 , 可谓六法俱全 , 万象必尽 , 神人假手 , 穷极造化也 。 所以气韵雄壮 , 几不容于缣素;笔迹磊落 , 遂恣意于墙壁;其细画又甚稠密 , 此神异也 。 因写蜀道山水 , 始创山水之体 , 自为一家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