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什么意思啊
中伏三伏的第二伏,也称二伏 。通常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是三伏的第二伏,一般为10天,有的年份为20天 。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段时间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 。
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 。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 。
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并不出现在夏至,而是出现在夏至以后的"三伏" 。
【中伏什么意思啊】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尽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比较麻烦 。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
推荐阅读
- 用什么快递能寄洗头膏
- 香蕉含钾高吗 香蕉的作用是什么
- 养黄雀为什么要养两只
- 人体组织由什么构成
- 汽车通风盘式是什么意思
- 选购空调扇要注意什么
- 膨润土猫砂是什么原料做的
- 补充蛋白质用什么
- 安徽简称念什么
- 姐妹抖音最火说说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