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35岁被公司辞退后,我才明白:深耕一个领域是句骗人的鬼话】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周一刚到办公室 , 我就被领导叫到房间 , 让我去人劳处办理相关离职手续 。 这无头无脑的直接办手续让我很纳闷 , 我直接问为什么?领导说机构裁员 , 因为我的多项考核不达标 , 所以不适合再继续培养 。
我明明是按照公司的岗位 , 做着岗位职责要求 , 每天认真地工作 , 怎么说我不达标了呢?我一看这都要离职了 , 也顾不上尊重领导 , 就与他理论 , 我的每项工作都是按岗位的标准做的 , 哪一项不合理应该摆到堂面上 , 不是你说辞职就辞职的 。
我就这样生气地回到办公室 , 继续干我的活 , 没有去人力资源部 。 心想 , 这什么说法都没有 , 为啥我要这么听话呢?公司能拿我怎么样?
没想到下午 , 人力资源部的同事就通知我去签字 。 我这才明白 , 个人在公司面前真的是鸡蛋碰石头 , 胳膊扭不过大腿 。 与其死皮赖脸的纠缠公司 , 还真不如潇洒地离开 。 我就不信我凭借自己的能力还找不到一份求生存的工作 。
同事们看到我的遭遇 , 都纷纷出谋划策 , 有的说让我找劳动仲裁;有的说再找找关系 , 还能公司让辞退就辞退 。 我知道他们虽然都同情我的遭遇 , 其实也是对自己未来职场信心的担忧 。
从6月份起 , 公司每个月都要裁几个人 , 这种不安全感已经在每个员工心灵 , 留下深深的印记 , 我的今天也许就是他们的明天 。
走劳动仲裁 , 我不是没有想过 , 可本来我的工资就不高 , 根本没有时间、精力、金钱去应付那系列的调查 , 等待处理结果 。 即使赔款也就只有两三千块钱 , 真的不能因为赌一口气 , 而让自己吃不上饭 , 所以我放弃了劳动仲裁 。
只是在后来的求职中我才明白 , 以前我所信奉的深耕一个领域是多么的可笑 。 先说年龄 , 35岁 , 在职场上的职位很少 , 所有的工种90%都要求35岁以下 , 35岁就成了鸡肋 , 让你进退不得 。
我正处于35岁 , 这不上不下的年龄真的很尴尬 , 当我一说出年龄 , 别人都用不可思议的眼睛看着我 , 最后没办法我托熟人找了一个车间的活 。
结果更让我尴尬 , 我这么大的年龄被安排在一个二十来岁的孩子手下工作 , 我还要叫他师傅 , 因为我以前在单位干的是计算机 , 且只会这方面的知识 。
以前我一直认为 , 只有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深耕就能被升职加薪 , 结果这就让我的工作能力被局限住了 。
这时才应才体会到别人所说的π型人才、居安思危是多么的重要 , 我就是太相信公司 , 太相信自己的技能 , 过度高估自己 , 结果才让我面临这样的困镜 。
一、多条腿走路在市场经济时代 , 人们过惯了稳定的 , 按部就班的生活 , 少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估量 , 只知道做好深耕 , 所为所在职场岗位的技术型人才就能有饭吃 。 可随着社会发展 , 网络化到来 , 创新成为新需求 。
单一的技能会让你寸步难行 , 只有拥有两种或以上的专业技能 , 并灵活掌握 , 才能不被生活所限制 。 这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π型人才 。
多条腿走种 , 你没有后顾之忧 , 不会被生活扼住命脉 , 这方面不行 , 还有选择的余地 。
二、不能因为忙而忽视成长生活一向偏袒的 , 都是永远能够坚持成长的人 。 有人问 , 如何才能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网友高赞地回答:刻意提升 。
可现实生活中 , 很多人总以忙为借口 , 给自己不学习的理由 。 《当你学会独处》里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成长 , 基本上得益于自己读的书 。 ”
作家周岭说自己有段时间就陷入内耗 , 每天浑浑噩噩 , 不是喝酒就是刷视频、玩游戏 , 当看到朋友取得傲人的成就时 , 这才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
获得成长的方式很多 , 读书是最低廉成本 , 最高级成长的途径!
三、建立人脉关系网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网 。 韩寒曾说 , “一个人优秀不优秀 , 要看他的同行者 。 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 也就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