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大理三月好风光哎 , 蝴蝶泉边好梳妆……”这首《蝴蝶泉边》给无数人留下了无限美好的记忆 。 乘着歌声的翅膀 , 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经典影片《五朵金花》 , 让人们对云南大理风光心驰神往、充满遐想 。
长影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五朵金花》于1959年上映 , 由著名导演王家乙执导 , 杨丽坤、莫梓江、朱一锦等主演 。 影片反映了新中国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幸福、欢乐的生活 , 是我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具有抒情色彩和民族特色的生活喜剧片 。 很多人以为该片是在云南拍摄的 , 其实 , 影片中除了苍山、洱海等空镜头是在云南取的景 , 片中许多经典场景都是在吉林省各地和长影的摄影棚内取景拍摄的 。
影片讲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爱情故事:每年旧历三月 , 云南大理苍山脚下都要举行“三月街”的盛会 , 青年男女往往在这里结交朋友或寻找心动的爱人 。 来参加赛马会的白族青年阿鹏 , 就是在这里与人民公社的副社长金花一见钟情 , 他们相约第二年山茶花盛开的时候 , 再来这里相会 。 第二年 , 阿鹏如约前往 , 走遍了苍山洱海 , 先后遇到积肥模范金花、畜牧场金花、炼钢厂金花和正在举行婚礼的金花 , 最终找到了自己心爱的姑娘 。 《五朵金花》就是因此而得名 。
片中根据白族民歌改编的电影插曲《蝴蝶泉边》 , 更是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中国民歌经典之一 。 据了解 , 这首歌曲在创作时还发生了不少趣闻 。 当年 , 导演王家乙看着手中的《五朵金花》剧本 , 觉得与拍成电影还有很大的距离 。 为了慎重起见 , 王家乙和编剧季康、作曲家雷振邦、摄影师王春泉一行来到大理看外景 , 在大理古城住了四五天 , 却怎么也找不到拍电影的感觉 。 眼看自己的心血面临失败 , 季康感到有些伤心 , 雷振邦心里也舍不得 。 作为一名作曲家 , 雷振邦听过不少少数民族山歌 , 也创作过不少这方面的歌曲 , 他问季康:“能不能把对话改成对歌?”季康先是一惊 , 接着说:“对歌?好啊!”兴奋之至 , 季康脱口而出两首诗:“大理三月好风光 , 蝴蝶泉边好梳妆 。 蝴蝶飞来采花蜜 , 阿妹梳头为哪桩?”“阳雀飞过高山顶 , 留下一串响铃声……”她思如泉涌 , 一口气写完了《五朵金花》中的所有歌词 。 雷振邦根据自己对云南民歌的研究积累 , 对歌词修改并谱曲 , 原本快“蔫了”的《五朵金花》 , 终于因为“对歌”而重焕生机 。
【世界之窗|?一往情深“蝴蝶泉”,“金花”常开永不败】此后 , 雷振邦在电影《五朵金花》中对音乐故事片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 通过男女主人公对唱的情节 , 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 这也让他萌生了全部采用对歌形式来创作一部电影的想法 , 由此引发了电影《刘三姐》的创作 。
《五朵金花》是我国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中一部难得的佳作 , 影片先后在46个国家上映 , 盛况空前 , 主演杨丽坤更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女演员 。 1960年 , 在埃及开罗举行的第二届亚非电影节上 , 导演王家乙、主演杨丽坤凭借《五朵金花》分别获得最佳导演银鹰奖、最佳女主角银鹰奖 。 2000年 , 在全国“百年最佳影片”评选活动中 , 《五朵金花》被评为十大影片之一 。
如今 , 在长影旧址博物馆里 , 《五朵金花》展区利用多层次的展陈方式 , 通过灯光将金属质感的展板、局部灯箱 , 以及玻璃展板组织在一起 , 形成了复古而精致的视觉感受 , 加上展区内两个液晶电视播放的影片片段 , 给广大游客带来了视听结合的丰富体验 。 回顾经典之余 , 不妨也走进长影旧址博物馆 , 近距离感受这部影片的美妙光影魅力 。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