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字数10022,阅读时间:约26分钟
编者按:战国时代赵武灵王留曾有过著名的军事改革:胡服骑射 。那么胡服骑射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呢?赵国又是凭啥成为战国后期的抗秦主力?那么又是谁成为胡服骑射军改后,赵军兵锋下的第一个试验品呢?本文就从赵人先祖说起,看看赵国是如何攻灭中山国,以及如何在大争之世中与秦国一起崛起的 。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秦赵共同的先祖
《史记》记载秦赵的先祖父系来自于五帝中的少昊,母系则来自于五帝中颛顼 。第一个有名字记载的先祖叫大业,是尧舜时代就以圣贤而著称的人,古代华夏最早的刑律就是此人奠定的 。
他还有一个著名的儿子叫伯益,也是大禹治水的功臣 。并且还写下了最早的上古史料:《山海经》 。(大禹治水的神话可参阅冷研2021.7.26)伯益的两个儿子,一个叫大廉、一个叫若木 。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若木在夏末的时候投奔了成汤还参加过鸣条之战(成汤的御用马夫)继而成为了商朝的开国功臣 。大廉的后人中衍则在商朝的第七代帝王大戊时期入朝为官,大戊还将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他 。并且将商朝西边的土地封给了他 。
因此中衍非常忠于商朝,他的儿子叫蜚廉,蜚廉的儿子叫恶来,二人都在商末的纣王手下为官 。恶来甚至还带兵抵抗过周武王 。结果兵败被杀 。即便如此,蜚廉还是要后人将其葬于霍山下 。以示对商朝的忠诚 。
但是蜚廉后来的子孙却投靠了周天子,其中最出名的则是周穆王时期的造父 。为此《赵世家》居然还引用了一段半神话的史料:造父造马车,陪周穆王一起见到了西王母 。
当然,见到西王母肯定不能信,但也说明当时的造父凭借祖传的手艺在周天子往西边巡游的时候再次成为了周朝的重臣 。因此随后周朝的徐地发生叛乱的时候,周穆王再次得益于造父所制的马车迅速平定了叛乱 。于是造父受封于赵地 。此后,造父便以赵为姓氏,出现在了历史中 。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秦赵先祖关系图
到了周孝王时期,蜚廉的另一个后人非子,由于“祖传手艺”和赵氏的“裙带关系”被封在了秦地,甚至还被周孝王亲赐“嬴”姓,此时开始嬴氏一族才从赵氏中脱离出来 。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央视纪录片《帝国的黎明》截图:《诗经·秦风·无衣》
虽然最早的秦地虽然只局限于陇右(六盘山西侧)地区,但陇右位于渭河的上游,由此整个渭河平原很早就进入了秦人的视野,而且很快秦襄公就在救驾周平王的行动后被封为了诸侯 。
这也使得秦人可以以合法的理由入驻了渭河平原 。再加上陇右是个天然的马场,因此此地还有个称号:“陇山草原” 。这也为后世秦人可以拥有强大的骑兵打下了基础 。
(甘肃地区至今还有不少赢氏一族的后人,并且还在用祖传手艺:“牧马”来维持生计,所以比起动不动就号称拥有众多百年企业的某岛国,华夏才是真正拥有众多数千年企业的国家)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央视纪录片《帝国的黎明》截图:今甘肃礼县牧马贸易
而赵氏则没有这么幸运 。因为周宣王时期发生了著名的“千亩之战”,而赵氏的封地正好靠近千亩,于是赵氏族人再次成为了周天子在此战中的主力,其中造父的后人奄父则再次为周天子御马而立下了战功,只不过此战后,周王室因为与开国功臣姜氏一族结了梁子,此后的周幽王又残暴不堪,奄父只得投奔了晋国 。
春秋时代的赵氏一族
晋国在整个春秋阶段,其鼎盛时期,几乎同时压制了秦齐楚三大国 。这里有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晋地非常独特的地理结构 。
从地图上,大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等盆地都以南北纵线沿汾河“有序”排列,而这些盆地的东西两侧又有太行山与吕梁山为其提供天然的屏障 。因此,当某个盆地谁能拥有一定的地缘优势,并且将优势转向攻势,那么这个表里山河的地区统一也就只是时间的问题 。
所幸最初受封于临汾盆地的晋国,不仅出身是“姬”姓,也就是周王室旁系 。再加上,周平往东迁的时候,晋国也参与了救驾行动 。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因此这样的政治优势很快就转成了地缘优势 。所以晋国拿下整个山西盆地也并没有花费太长的时间 。但是这种封闭的地理条件也使得国内的政局也很容易呈现出分裂的局面 。比如说公元前704年,赵氏一族在初来乍到之时就碰上了“曲沃代翼” 。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曲沃代翼”是指晋国国君晋昭侯将自己的叔父成师分封在了曲沃(今山西闻喜),本来这种让公室旁系代替自己镇守一方也算是历代王侯的常规操作,但问题出在了曲沃这个地方的土地其实远大于晋国的国都翼城(今山西临汾市翼城县),因此,此后的晋国长期存在着两国势力的内斗,最终获胜的则是曲沃方 。
而根据《晋世家》的记载曲沃方之所以获胜是因为掌握了晋国的民心,其中就包括了投奔而来的赵氏一族 。此后的赵氏一族出了个能人:赵夙 。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曾以赵夙为帅,攻灭了晋国周边的霍国、耿国、魏国等国 。晋献公便将耿地分封给了赵夙 。这也成为了赵氏族人在晋国的第一块封地 。
但此时秦晋两国并没有发生军事冲突,真正给两国带来敌对关系的是公元前658年,晋国实行了一次“假道伐虢”的军事行动 。
这次军事行动不仅使得晋国得到了黄河以西的河西之地 。更锁制住了秦国东出的进兵路线:崤函通道(崤山、函谷关之间的道路) 。这也成为了日后双方博弈的重点 。而为了防止秦国东进,晋献公嫁女与秦穆公,由此诞生了一句成语:秦晋之好 。
但是双方还是很快就在公元前655年就发生了“河曲之战”(在今风陵渡) 。只不过,此战中秦国并没有夺得河西之地 。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甘肃礼县秦文化博物馆场景
但是十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645年的韩原之战(今陕西韩城) 。秦国获胜后河西之地归属了秦国 。另外此战中,秦国还俘虏了晋国的国君晋惠公,为了守住胜利果实,秦穆公放回了晋惠公,但是将女怀赢嫁于了晋国的太子圉 。意思也就是让太子圉在秦国做人质 。
此后不久晋文公上台,秦穆公为了让晋国“远离”河西之地 。双方开始了第三次联姻:秦穆公将5个宗族女嫁于了重耳,因此双方的战争转到了外交领域上 。这次晋国算是搬回了一成 。而获胜的原因则是来自于赵夙的后人:赵衰 。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电视剧《春秋祭》剧照:罗嘉良饰演的晋文公
公元前636年,在周王室内斗的“王子带之乱”中,周襄王逃到了郑国 。本来秦穆公是第一个派兵赶往救驾的 。但由于赵衰向晋文公献计,晋国才抢先一步迎接周襄王返回了王城,另外还处死了叛乱的王子带 。
于是襄王把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赏赐给了晋文公 。这也意味着晋国的势力开始渗透到了中原地区 。这么一来,晋国在地缘实力上再次超越了秦国 。
但到了公元前628年,晋文公死了之后,秦晋之好已经不复存在 。因此秦国开始了争霸中原的战略,而晋国也在晋襄公执政之后,重新将视野放在了河西,因此在晋襄公执政的7年中双方为了争夺河西发生了5次战争:
公元前627年:崤之战(今河南洛宁),晋国胜 。
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合阳),晋国胜 。
公元前624年:汪之战(今陕西白水),秦国胜 。
公元前623年:王官之战(今山西闻喜),秦国胜 。
公元前622年:新城之战(今陕西澄城),晋国胜 。
在这几场战争里,崤之战是秦穆公想绕过晋国的河东直接攻入中原,但这样的兵行险招的战略注定是失败的 。但是战略性兵行险招的失败,并不能阻挡秦人想要入主中原的决心,因此随后的王官之战时,秦人又来了一次战术性的冒险:自己砸了战船(看来项羽并不是第一个玩“沉舟”的) 。
所幸这次战术性攻击还比较成功:因此秦国短暂地攻入了晋国河东地区,但是因为无法提供长期的补给 。所以只得又退回了河西 。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所幸秦国很快又等到了机会 。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死后,晋国国内推举长子公子雍继位 。而此时的公子雍却身在秦国 。因此秦国便派兵护送其回国 。而晋襄公生前立的太子是幼子夷皋,所以晋国朝堂上掀起了“宫斗” 。
出于改嗣要冒巨大的政治风险,因此赵衰的长子赵盾便决定立太子夷皋为国君 。但是这样一来,等于是得罪了已经派兵护送公子雍的秦国 。于是赵盾干脆领兵突袭了秦军在令狐(今山西临猗)的营地 。
因此,双方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又打了5次:
公元前619年:武城(今陕西华县)之战,秦国胜 。
公元前617年:少梁之战(今陕西华城),晋国胜 。同年北徽(今陕西澄城)之战,秦国胜 。
公元前615年:羁马之战(今山西永济),秦国胜 。同年再次爆发河曲之战 。
也就在河曲之战中,晋军大胜,并且赵盾与族弟赵穿均立下了战功,而经过这种长年的拉锯战,晋国逐渐夺回了部分河西地 。但为了防范此时已经崛起的楚国 。晋国只得开始对秦国采取守势:公元前614年,大夫詹嘉在瑕地(今河南陕县)驻扎,防守桃林之塞(函谷关) 。
而在公元前608年,在双线作战的窘境下,赵穿居然还异想天开的假意发兵攻打秦的与国崇(今河南嵩县),好让秦人主动求和 。但秦人反应却是立刻出兵攻打晋的焦邑(今河南陕县) 。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春秋赵氏家族族谱
由以上战事可知,秦晋两国争的就是河西和河东 。而在赵盾当政期间,虽然有战略失误,但晋国可以守住了河东,并夺取了河西的部分土地 。赵氏一族肯定出了不少力 。
但是赵盾本人则因在晋国权利过大,引起了君臣猜忌而在公元前607年背上了“弑君”的恶名 。此后赵氏在晋国日渐衰落,直到其孙赵武(赵氏孤儿)的时代才慢慢重新步入了晋国朝堂 。
此后直到三家分晋为止,秦晋两国虽也有互相攻伐,但其频率已经远不如赵盾时期 。以下是《十二诸侯年表》的统计:
公元前601年:晋国联合鲁国伐秦 。
公元前594年:秦伐晋于辅次 。
公元前582年:秦伐晋 。
公元前580年:秦联合白狄伐晋 。
公元前578年:晋联合齐、宋、卫、鲁、郑、曹、邾、滕八国伐秦于麻隧 。
公元前564年:秦伐晋,楚为秦援 。
公元前563年:晋伐秦 。
公元前562年:晋伐郑于栎 。秦为郑援 。
公元前559年:晋伐秦 。
到了春秋末年,赵简子(鞅)为赵襄子(无恤)留下了一座坚城:晋阳(今太原) 。这使得赵氏一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公元前453年的晋阳之战 。
到了公元前376年三家分晋完毕(始于公元前403年) 。此时的赵氏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也这是得益于赵氏家族先祖在春秋时代的功勋,赵襄子才能让赵国以强国的姿态走进战国时代 。同时这也意味着赵人即将进入大争之世 。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金铁木纪录片《风云战国第一季》剧照
战国时代前期:三晋的对秦战争与“内斗”视野下的赵国
战国时代初期,继承了晋国核心区域的魏国率先开启了变法,并在吴起等名将的领兵下四处出击,尤其是针对秦国:
公元前419年:还是“晋臣”的魏氏攻秦,再次攻取少梁 。
公元前389年:阴晋之战,吴起以5万魏武卒灭50万秦军 。建立西河郡,秦军只得退守洛水西 。(此战未见于“秦本纪”,“魏世家”与“吴子列传”也未记参战兵力,其战况仅在“吴子”中记载)
而同为三晋的赵国也在积极的支援魏国作战:
公元前371年,赵秦高安之战,赵国胜 。
公元前364年,秦魏石门(阿)之战,赵援魏 。
公元前363年,秦魏再次爆发少梁之战,赵援魏 。
公元前361年,赵、韩联合攻秦 。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电视剧《大秦帝国第一部》魏武卒剧照
但是尽管三晋对外作战多有联合,但是内斗也不断: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国为诸侯 。
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 。
公元前383年,魏败赵于兔台 。
公元前380年,赵伐齐桑丘 。
公元前379年,赵袭卫不克 。
公元前378年,赵伐齐灵丘 。
公元前377年,赵伐中山 。
公元前376年,赵与韩、魏共灭晋,分其地 。赵伐中山中人城 。
公元前372年,赵伐卫取乡邑七十三 。同年魏败赵于蔺 。
公元前370年,赵伐齐甄 。同年魏败赵于怀 。
公元前369年,赵、韩攻魏,围魏惠王 。
公元前368年,赵侵齐至长城 。赵与韩联合攻周 。
公元前367年,赵与韩将周一分为二 。
公元前365年,赵攻卫取甄 。
公元前362年,魏败赵于浍 。赵成侯与韩昭侯相会于上党 。
公元前355年,赵攻卫,魏为援,击破赵军10万 。
公元前354年,赵都邯郸被魏军围困 。
公元前353年,魏拔邯郸 。齐军援,败魏于桂陵 。
公元前351年,赵与魏在漳水结盟,魏归还邯郸 。
公元前339年,秦赵齐联军攻魏 。
公元前333年,赵筑南长城 。
从以上时间表来看,公元前386年开始,赵国迁都邯郸,就意味着赵国正式开始了中原争霸,但在后来的战争中只能欺负周天子、曾经的主子晋国和卫国这样的三流小国 。
一旦碰上齐国和中山国这种大国,只能长期拉锯 。而在与最早的霸主魏国的战争中,就算有秦国在西面牵制,但还是连国都都没保住(邯郸之难),然后只能求齐国帮忙才勉强赶跑了魏人 。以至于最后只能在赵魏边境上修筑长城 。
战国中期:秦国的东出与赵国的崛起
进入战国中期秦国在简公、献公变法(秦国变法可查阅冷研2020年12月15日)后,国力有所提高,不仅在公元前366年,击破魏韩联军于洛阴,随后又在石门之战斩首6万,少梁之战还俘虏了魏相公叔座 。之后的秦国更是在商鞅变法后连续在河西地发起攻势 。并且逐渐渗透到了河东进而完成了东出的第一步:
公元前364年,秦魏石门(阿)之战,秦军斩首6万 。
公元前363年,秦魏再次爆发少梁之战 。
公元前354年,取魏元里,斩首7千 。
公元前352年,取魏旧都安邑 。(此战是“安邑降之”,而安邑地处河东,也就是说此时的秦军并未有攻占河东的实力)
公元前351年,取魏固阳 。
公元前340年,取魏少梁,俘公子卬 。秦军夺回河西 。
公元前339年,秦赵齐联军攻魏,秦取魏岸门,俘魏错 。
公元前332年,取魏雕阴 。
公元前331年,取魏阴晋,俘龙贾,斩首8万 。
公元前330年,魏国割让河西与秦 。
公元前329年,取魏汾阴、皮氏、焦邑 。
公园前328年,魏国割让上郡的15县于秦 。
但是仅管秦在这个时间段把魏国打的满地找牙,赵国也没好到哪里去,而且在这一阶段损失尤为巨大:
公元前332年,齐、魏、中山联合伐赵的鄗,赵决河水灌之 。(此战详见赵灭中山的章节)
公元前328年,秦取赵蔺、离石 。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卒,秦、楚、燕、齐、魏各出锐师万人来会葬 。
尤其公元前332年的这次鄗之战,赵国损失尤为巨大 。以至于秦国“落井下石”的攻取了赵国的蔺、离石两地 。甚至在自己国君的葬礼上居然都被秦、楚、燕、齐、魏等国举行“阅兵” 。
但是,越是危难的时刻越是会有人站出来,在赵国这个人就是赵雍,也就是赵武灵王 。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金铁木纪录片《风云战国第一季》剧照
虽然赵国的历史上,出过很多有名的人,比如说赵无恤、赵武 。但是时至今日名声最响亮的依然还是武灵王赵雍 。
本来秦国与赵国的国土是不接壤,但是公元前328年,魏国将上郡割让给秦国以后,秦、赵在南起壶口至靖边一线就成为了两国的边界 。所以秦立刻攻取了赵的蔺、离石两城,算是有了对赵的“桥头堡” 。
而刚在桂陵、马陵之战中打败魏国的齐国,此阶段正“如日中天”,并也在公元前332年开始到公元前317年连续对赵国发动战争 。
因此在赵雍继位最初的时间段里,赵国对南方的中原局势只能采取了合纵的策略 。
赵国的第一次合纵
魏相公孙衍在公元前318年组织过一波合纵,合纵长为楚怀王,同时又策动义渠从西北面打击秦国 。但“五国合纵”,实际出兵的只有赵、魏、韩 。齐未参加合纵,楚、燕动静也都不大 。
因此秦将樗里疾在修鱼之战中大破赵、魏、韩联军 。韩将申差,赵公子渴被俘,联军被斩首8万2千 。齐国见此情形便开始在赵国背后“捅刀子”:夺取了赵地观泽 。
第一次合纵抗秦被秦国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被打破了 。也就在修鱼之战后,秦国对赵国不断发起了攻击 。到公元前313年为止的数年间,秦攻取赵国中都、西阳、蔺地,离石并俘获赵军大将赵庄 。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面对秦国的攻势,赵雍彻底放弃了合纵,选择了与秦国交好 。因此赵雍派赵固前往燕国迎接秦公子稷,并支持他为秦王,而这位秦王便是日后长平之战中的秦昭襄王 。
至此,离赵雍成为国君已经过去了18年 。赵国的命运还是没有改变 。
而事实上除了秦齐这样的“超级大国”外,赵国真正的心腹大患其实是中山国 。中山国是鲜虞人的后代所建立的国家 。因此自幼便精于骑射,原本生活在陇东地区,春秋时代因为受到晋国“魏绛和戎”的策略,所以迁移到了太行山东麓 。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进入战国时代之后,攻灭了周边的一些小国之后,投靠了齐国 。然后仗着有齐国“撑腰” 。经常出兵袭扰赵、燕、魏等国 。等到赵雍继位前,其国土面积已经犹如一把尖刀将赵国的邯郸、旧都晋阳、中都等几个核心区域分割了开来 。
另外在赵、秦、燕的北部边境都有三胡(游牧人)的侵扰 。经常抢了就跑,而在与秦、齐、魏等国家的征战中,尚有一战之力的赵国,在面对游牧人的时候,根本无还手之力 。更确切的说是连打的机会都没有,因为根本追不上,因此这也刺激了赵雍要做军事改革的决心 。
于是“胡服骑射”便在赵武灵王19年拉开了序幕 。
所谓“胡服”就是穿游牧人的衣服,因为这样更方便驾驭马匹,所谓“骑射”,就是在骑马的同时以弓箭做远程攻击 。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但是真的要让农耕属性的华夏族人实行胡化,这个过程其实并不容易 。“胡服”令下达之后三年依然未能实行推广,为此赵雍除了命赵氏亲族穿胡服外,还强令赵国的一众官员、武将皆穿胡服 。这才将胡服逐渐推广到全国 。
与此同时,赵雍先是在北部边境招募胡人军队,并在原阳(今呼和浩特东)建立骑兵训练基地 。只不过赵雍将战车改为为骑兵的战术遭到了许多习惯战车战术的部将的反对,但是随着骑兵战术不断的为赵国开疆扩土,终于让众多部将心服 。
事实上,在民族属性上,这种华夏族主动“胡化”的举动,在华夏边疆地区取得了非常好的民族融合效果 。边境的林胡王只能进献马匹、楼烦主动归顺便是赵国“胡化”之后最得利的体现 。之后赵雍让代相赵固主管胡人土地,调动胡人兵马 。更是牢牢控住了战马的来源 。
而在骑射战术操练纯熟之后,赵雍也把目光对准了赵国的心腹大患:中山国 。
赵灭中山
在战国初的公元前408年,魏国曾经派遣乐羊耗时三年才灭掉中山国,其用意就是想南北包夹赵国的同时把势力从中原扩张到河北平原 。
但魏国的这个构想要是实现,那么赵、齐、燕都将成为魏国在河北平原的下一个目标,因此在赵、齐两国暗中支持下,中山国在公元前380年复国成功 。
但是当共同的敌人魏国退回中原后,赵、中山两国的地缘矛盾也就不可避免的开始显现了出来 。因此赵国在公元前376年开始连续对中山国的房子(即今石家庄高邑县)和中人城(今保定唐县)发起了攻击 。
在国力远不如赵国的情况下,中山国也开始了在公元前369年修建长城,然后还新建了一座都城:灵寿(今山西灵寿) 。并且还在公元前332年与齐魏组成联军一起攻打赵国的鄗 。此战也是我国战史上比较早的水攻:引水围鄗 。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至此,中山国成为了赵国的心腹大患 。
而且复国后的中山国,吸取了魏国从南面将其灭国的教训,不仅在西面修筑了长城,在南面的滹沱河也加强了防御 。更甚的是历史还给中山国提供了扩展国力的机会:
公元前320-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子之之乱,中山和齐共同出兵,几乎灭亡了燕国,而得了大量燕国土地和战利品的中山国居然还得到了周天子的赏赐,从此国力大增 。
因此赵雍为了灭亡中山国做了全面的准备:
公元前309年修建了野台,以此观望中山国的边境 。
公元前307年派间者李疵去刺探中山国的国情及军事布防,李疵的回答是:“中山国尚武之风已失,因为现在的国君只宠幸儒家” 。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央视纪录片《中山国》剧照:中山国国力鼎盛时期版图
得知消息之后,赵雍联合燕国首先发起了进攻,而进攻的目标正是房子 。
公元前306年,赵雍再次发兵攻打中山的宁葭(今石家庄西北) 。占领后派楼缓出使秦国,派仇液出使韩国,派王贲出使楚国,派富丁出使魏国,派赵爵出使齐国 。
这些举动其实也就是为了能在单独灭亡中山国的时候,各国不加以干涉,同时也断绝了中山国的外交,使得其在赵国下一波大规模进攻前变得孤立无援 。
因此此时的中山国国相司马赒做了最后的外交努力:将中山国主的宠妃进献给赵雍,但此举非但没成功,甚至引起了中山国的“宫斗” 。而这样的情形更加剧了赵雍要攻灭中山国的决心 。
公元前305年,赵雍集结了20万大军,兵分南北两路发动了全面攻打中山国的战争 。北线走的是蔚县盆地(这里最早是个被赵襄子灭亡的国家:代国) 。
蔚县盆地控制着一条太行山中的要道:飞狐峪 。通过飞狐峪可以迅速抵达中山国北部的都城灵丘 。南线走的则是井陉口(后世韩信的背水之战处),从这里可以向东,可以绕过中山国南部防线的核心区域:滹沱河北岸 。
南北两路军一路攻城略地,最终在曲阳会师后,中山国的丹丘、鸱上、鄗、石邑、封龙、东垣等地相继失陷,只得割地求和 。
公元前303年,赵国继续发兵攻打中山国和草原上的游牧部落,至公元前300年,赵国的版图向北已经到达了河套平原 。(此期间赵雍甚至还假冒赵国使臣进入秦国,调查秦国的地形)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央视纪录片《中山国》剧照:赵灭中山路线
到了公元前296年,中山国只剩下了国都灵丘没被赵军攻破 。因此赵灭中山的最后一场战役就是灵丘的攻防战 。
而这次战役中,灵丘城中男女老少都做了激烈的抵抗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此战中守城的士兵用同伴的尸体当石头往下扔,把城中剩余的战车拆了用来做武器 。但是这样的悲壮也没有挽救中山国的命运 。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金铁木纪录片《风云战国第一季》剧照:末代中山王
至此,赵武灵王终于灭掉了心腹大患 。
也就在赵灭中山国的时候,西边的秦国正忙着进攻魏国的河东和楚国的南阳盆地以及西北的游牧族群:
公元前316年:秦攻取韩的石章 。
公元前315年:秦攻取魏的焦邑 。在岸门击溃韩军,斩首一万 。敌将犀首逃跑 。
公元前313年:秦攻取楚的丹阳,俘楚将屈匄,斩首八万 。夺地六百里,设置汉中郡 。
公元前312年:秦楚蓝田之战 。秦国与韩魏合纵,韩魏攻取楚国的邓 。秦军反击夺取楚国的召陵 。(此战可查阅冷研2021.1.6日文章)
公元前310年:义渠、丹、犁向秦纳地 。
公元前307年:秦攻取韩的宜阳,斩首六万 。占领武遂城 。
公元前301年:垂沙之战,秦国合纵韩、魏、齐伐楚 。斩首两万 。
公元前300年:秦国攻取韩的新城 。
公元前299年:秦、齐、魏、韩合纵伐楚 。
公元前298年:秦伐楚,夺取八座城,杀死楚将景快 。
公元前297年:楚怀王来到秦国,昭襄王将其扣押 。
公元前296年:魏、韩、齐合纵攻秦函谷关 。(此战《魏世家》记载为魏、韩、齐,《秦本纪》则加上了赵、宋两国,而《赵世家》、《韩世家》均未记载此战 。)
公元前293年:白起在伊阙斩首魏韩联军二十四万人,俘虏公孙喜,夺取五座城 。
公元前292年:白起取魏国的垣邑 。同年攻取楚国的宛邑 。
公元前291年:司马错攻取魏国的轵邑和邓邑 。
公元前289年:司马错攻取魏国的垣县、河雍 。
特别是名将白起在伊阙之战以后,秦国一路开挂,此时天下强国只剩下了秦、赵、齐三家,于是新的一波合纵开始了 。
赵国参与的第二次合纵
战国时代最出名的纵横家就是苏秦、张仪 。其中赵国参与的第二次合纵就是苏秦发动的 。
而发动合纵的背景因素则是此阶段的各诸侯国都已相继称王,秦、齐两国更是在秦相魏冉的连横策略下称“东帝”与“西帝” 。其目的则是为了瓜分崛起的赵国 。
只不过苏秦发动合纵的目的不是伐赵而是灭齐 。因为此人一开始就是燕国的间者 。而且如果秦齐灭赵,那么齐国的实力就会得到增强,这对于旨在复仇的燕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而苏秦的高明就是在于先说服了齐缗王退去“东帝”号,然后合纵攻秦,再趁着合纵军攻秦的时候,怂恿齐国单独灭宋 。而秦国的高明则在于在合纵联军面前,去除“西帝”号,让联军没了口实,然后退还了三晋的部分领土 。这样一来劳师远征的联军拿了好处便退了 。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大秦帝国第三部苏秦剧照
但是身为合纵长的赵国其实也垂涎宋国已久 。灭掉中山国之后,军势与国力都大增,如果再拿下中原的宋国,经济实力也可以得到提高 。所以赵国对齐国的行为很不满 。于是两国开战之后,战争持续了两年都没有分出胜负 。
而这个时候,秦国已经对魏国的河东郡治也就是旧都安邑完成了合围 。此时间者苏秦来到了秦国,邀请秦国为合纵长出兵灭齐,而合纵国的中魏国付出的代价是让出河东 。
因为对魏国来说,西边已经有了秦国,如果东边再失去了宋国做缓冲,那么齐国灭宋之后,自己就会被夹在中间,而两害取其轻的话,就是一起合纵分得宋国的土地用来做东面的缓冲 。
到了公元前284年列国瓜分齐、宋的战争开始了 。在联军的面前,齐国根本毫无还手之力 。因此战争的最终结果是燕国复仇成功,齐国虽然由田单复国,但此后再也无力争雄于乱世 。
而秦国则得到了一块中原最富裕的飞地:陶邑 。赵国则将整个济河以西的平原收入囊中 。
至此,赵国终于迎来了国力最鼎盛的时期,同时也成为了战国时代后期,秦国唯一的对手 。但是这也意味着更大规模的战争与更惨烈的厮杀等待着这对同根同族的“亲兄弟” 。
谁成了赵国军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品 419和619代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河北邯郸赵王城遗址公园
参考文献:
《史记·赵世家》
《史记·索隐》
《史记·正义》
《尚书·尧典》
《史记·夏本纪》
《论衡·别通篇》
《史记·秦本纪》
《史记·晋世家》
《左传·僖公二年》
《左传·僖公十七年》
《史记·秦本纪》
《括地志》
《史记·魏世家》
《史记·燕召公世家》
《战国策·中山策》
《战国策·赵策》
《战国策·齐策》
《吕氏春秋》
《左传·定公四年》
《战国策·魏策》
纪录片《中山国》
纪录片《武灵悲歌》
靳生禾《赵武灵王评传》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史记·赵世家》
《史记·田单列传》
《史记·穰侯列传》
沈长云《赵国史稿》
张大可 徐兴海《胡服骑射赵武灵王》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吹雪,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