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田野的色彩 什么的色彩
苑广阔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离家千里,每年只在寒暑假回老家,自然是为了照顾两个上学的孩子 。今年秋天,因老家有事,就回去呆了几天,走在家乡的田野里,却难免有些失望 。
失望的情绪,来源于现在的田野,再也不是我记忆中的田野 。现在的田野太单调了,放眼四顾,目光所及,只有一片花生田连着一片花生田,一片墨绿连着一片墨绿,除此以外,似乎再无其他庄稼,也再无其他颜色 。
这当然不能怪乡亲们,他们种地是为了地里的收成,不是为了好看,也不是为了颜色 。花生春天播种,夏天收获,地垄上覆盖着薄膜,草根本就长不出来,只在夏天给花生打两遍灭虫药就行了,简单,省事,花生的价格还比其他农作物高,乡亲们自然要把几乎所有的地都种上花生 。
在我小时候,却不是这样,那时候的田野,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从高处看,就像是谁打翻了调色板一样 。
墨绿的是花生地,比花生地颜色还要深的是红薯地,黄澄澄一片的,是谷子地,而红通通一片,像是一堆火在燃烧的,则是高粱地 。老家本来没有种棉花的传统,但是有时候也会在一大片的绿色、红色、黄色之间,看到一片雪白的棉花地 。这一定是谁家年底或明春要娶亲,种棉花不是为了卖,而是为了给新人做棉被、缝制棉衣,乡亲们始终相信只有自己种、自己弹的棉花才最松软、最保暖 。
芝麻也是如此,偶尔那么一小块青黄相间的芝麻地,也是为了秋天收成以后打香油,几分地的芝麻地打出来的香油,够一家人吃一两年了 。
这些五颜六色的庄稼地,构成了家乡浓墨重彩的秋天 。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站到家里的屋顶上,陶醉在这些五颜六色的色彩里 。
【散文:田野的色彩 什么的色彩】那时候乡亲们种地种得杂,也是有原因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种棉花是为了给新人做棉被、缝棉衣,种芝麻是为了打香油,其他的农作物也各有用途 。
谷子收割了收获的是黄澄澄的小米,小米熬粥,又好喝又营养 。谁家媳妇坐月子,红糖小米干饭,碗底下再卧上一个土鸡蛋,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保准奶水充足 。
高粱米不管是煮稀饭还是蒸干饭,都比较生涩,乡亲们种高粱,往往要的不是高粱米,要的是高粱杆和高粱穗 。
又细又长,韧劲十足的高粱杆,是盖房子苫房顶的好材料 。把脱了叶子,晾干的高粱杆一排又一排,一层又一层地码放在屋顶上,上面倒泥浆,再盖上瓦片,可以几十年都不烂,房屋还能够冬暖夏凉 。
脱掉高粱米的高粱穗,是扎扫帚的不二之选,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好几把高粱穗扎成的扫帚,一个扫帚可以用一两年 。
高粱米,多数时候都被卖到了镇上的酒厂,是酿酒的好粮食 。很多人都看过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对其中成片的高粱地,火红的高粱米,高粱米酿成的,点火即着的高粱烈酒印象深刻 。小说《红高粱》的原作者莫言,描写的就是他的老家山东“高密乡”的故事,高密离我们老家不远,所以也有种植高粱的习惯 。
世易时移,村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没有人自己做棉被,缝棉衣了,买来的又保暖,样式还新颖 。盖房子也不用高粱杆了,都是预制板,要吃香油,超市里各种各样的都有,谁还去自己种芝麻呢?费时费力的 。
于是,田野就单调起来,成了一种颜色 。我知道这是谁都阻挡不了的社会发展趋势,但我真的很怀念那些五颜六色的庄稼,很怀念曾经五彩缤纷的田野 。
苑广阔,上世纪70年代末生人,山东人在广西,大学毕业,做过杂志编辑,当过机关秘书,现已职业写作十五载,过去以评论为主,近年尝试散文随笔写作,还请多多指教!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
特别说明:作者投稿时,须标明“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字样,如没标明或不是原创稿件一律拒用 。
推荐阅读
- 是一个“甜甜圈” 什么的宇宙
- 太累了发朋友圈的句子
- 今日夏至的说说 夏至发朋友圈的说说
- 2021生活美好的句子 表达生活美好的句子
- vivoy85参数 送给需要的你
- 深入浅出Redis 深入浅出
-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 土地使用权取得的时间怎么认定
- 一个人一个雨的成语
- 相似春天的儿歌有哪些 春天在哪里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