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北京一流氓犯保外就医后回家结婚,狱警找上门才知被通缉5年( 二 )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本该在监狱中服刑的罪犯还可以结婚生子?
悔不当初
牛玉强是北京人 , 出生于1965年 , 他的父母都有比较体面的职业 , 小时候他就和父母一起住在单位上的家属大院里 。
在那个时候 , 双职工家庭虽然不算特别有钱 , 但是已经比许多人幸福多了 , 至少牛玉强吃饭、穿衣、读书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
不过也正是因为父母都在单位里上班 , 所以没有什么时间来照顾和关注牛玉强 , 牛玉强自小就和家属大院里的一帮孩子们混在一起 。

这一群半大孩子 , 有着发泄不完的精力 , 每次从学校回来就成群结队的到处搞恶作剧 。
虽然都是小孩子的恶作剧 , 但是次数多了也引得大院里其他居民的反感 , 父母在此时并没有及时插手干涉牛玉强的行为习惯 。
慢慢的 , 他长大了之后 , 就和那些同样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年轻人们混在了一起 。 他们总是拉帮结派 , 还常常打架斗殴 , 家里人也十分头痛 。
牛玉强对此非常得意 , 他还和几个“好兄弟”一起组织了一个团伙 , 叫做菜刀队 。
这批人仗着人多势众 , 到处寻衅滋事 , 动不动就和人动手打架 , 在当地的影响非常恶劣 。
一次 , 因为一点小事 , 牛玉强的“兄弟”在外面跟人发生了肢体冲突 , 他得知后便带着人赶了过去 , 一跟对方打照面便不分青红皂白开打 。

对方也不肯示弱 , 也找了帮手过来 , 两伙人便扭打在一起 。
旁边的人看他们打得实在太凶 , 根本没人敢上去劝 。 有人报了警 , 警察很快赶到现场才制止了这场集体斗殴 。
这次之后牛玉强并没有有所收敛 , 他觉得只要人多就什么都不用怕 。
很快他便又惹了一次事 。 一天他在路上看见别人的帽子觉得好看 , 于是就直接动手抢 。
“我看你的帽子挺好看 , 借我带几天吧!”牛玉强在撂下这句话后 , 不由分说的就摘下了那人头上的帽子 。
“你谁呀你?我凭什么要把我帽子给你?”那人也不甘示弱 , 直接便要伸手夺回帽子 。

“你这不是抢东西吗!”牛玉强一听这话就恼了 , “我跟你说你别给脸不要脸啊!我看得上这帽子是你的荣幸!”
见对方还要试图拿回自己的帽子 , 牛玉强更加生气 , 一拳就打在了对方脸上 。 随后他的朋友们一拥而上 , 将对方打得在地上爬不起来 。
如果牛玉强知道自己要为了这场斗殴付出多大的代价 , 那么他肯定不会动手 。
路人看到牛玉强等人的行为后 , 便打电话报了警 。 警察立即赶到现场 , 阻止了牛玉强等人继续举报 , 同时将被害者送到了医院 。
牛玉强等人再次被带进了拘留 , 由于证据确凿且目击者众多 , 所以他们只能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
1983年 , 菜刀队的主要头领因为拦路抢劫 , 恶意伤人等行为 , 被判为流氓罪 , 主要头领立即枪毙 , 牛玉强则被判死缓 。

判决生效后 , 牛玉强就被送到了新疆石河子监狱服刑 。
刚进监狱的时候 , 牛玉强很绝望 , 自己虽然才十八岁年纪轻轻的 , 但是等着他下半生的却是无尽的牢狱 。
石河子监狱的条件非常恶劣 , 风沙大 , 昼夜温差大 , 晚上的寒风刺骨 。
这一切都让牛玉强无法忍受 , 他了无生意 , 只想等死 , 不过一封父亲的来信改变了他的想法 。
在父亲的来信中 , 他反省了自己对孩子教育上的问题;
他知道如果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多注意家庭教育 , 在孩子刚刚犯错的时候就能及时引导 , 那么牛玉强也不至于发展到违法乱纪 。

父亲告诉牛玉强 , 希望他在监狱里好好改造 , 父母会一直支持他 。
这封信深深地打动了牛玉强 , 他自己也对父母深感内疚 。 于是 ,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改造 , 争取减刑 。
此后牛玉强不再像以前一样那么散漫 , 积极参加监狱里组织的劳动 , 晚上还会抽出时间来看一会儿书 。
在服刑期间 , 他严格遵守监狱的规章制度 , 从不惹事生非 。
为了争取减刑 , 牛玉强在劳动时非常积极 , 不管安排什么活给他 , 他总是毫无怨言地接受 , 埋头苦干 , 从不偷懒 。
监狱里的教导员认为他表现得非常出色 , 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

也正是因为牛玉强的良好表现 , 所以在1986年时 , 他的刑罚从死缓被减为无期 。
欣喜万分的牛玉强立即写信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里人 , 这也让他看到了希望 , 能够从死缓改为无期徒刑 , 就能够凭借自身的表现再次减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