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梗 唐宣宗李怡

唐宣宗梗?唐宣宗(李怡、琼俊、光叔810年12月27日-859年9月10日)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生于大明宫宪宗第十三子晚唐皇帝中声誉较高的一位 。
在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三月被封为光王 。会昌六年(846年)三月武宗弥留之际把37岁的光王李怡立为皇太叔并更名李忱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 。宣宗死于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享年50岁 。
唐朝皇帝列表中集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唐中宗李显 -- 唐睿宗李旦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唐肃宗李亨 -- 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适 -- 唐顺宗李诵 --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唐敬宗李湛 -- 唐文宗李昂-- 唐武宗李炎 -- 唐宣宗李忱 --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唐昭宗李晔 -- 唐哀帝李柷
唐宣宗的真实历史?早年经历
元和五年(810年)李怡(后改名李忱)生于唐长安城大明宫 为唐宪宗第十三子 。李怡的生母郑氏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李锜谋反失败后郑氏入宫为郭太后的侍儿后来被唐宪宗临幸生下李怡 。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三月李怡被封为光王 。论辈分李怡是敬、文、武宗的皇叔论年龄却比唐敬宗和唐文宗还小一岁 。
李怡性格持重少言宫中都认为他不聪明唐文宗、武宗常在宴饮集会之时强逼他说话以此为乐称他为“光叔” 。武宗为人豪气尤为不礼遇李怡 。
登基为帝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病危宦官马元贽等认为李忱较易控制就把他立为皇太叔并更名李忱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 。武宗在同日驾崩李忱便登基称帝是为唐宣宗 。
李忱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在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孜孜求治 。李忱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 。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唐王朝政局在他的治理下很快安定下来了 。
大中之治
李忱即位后致力于改善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对内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过分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 。李忱在位期间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 。对外李忱不断击败吐蕃、回鹘、党项、奚人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使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 。因此史上对李忱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一样的明君”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 。
因病驾崩
自大中十三年(859年)五月起李忱因为食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 。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李忱驾崩 。嗣后宫中又是变故频频 。他一直信任的宰相令狐绹摄冢宰负责治丧 。群臣上谥号为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 。次年二月葬于贞陵 。
为政举措
政治举措
重视人才
李忱即位后决定宰相的人选首先想到的是白居易但下诏时白居易已去世八个月 。于是李忱写下《吊白居易》深表怀念之情 。白居易不仅有文才而且有从政之才 。他在野时撰写诗文才华出众;从政时颇有业绩光彩照人 。皇帝为一个诗人作悼亡诗这在古代不说绝无仅有恐也属凤毛麟角 。白居易当然也是官员但李忱完全是当作诗人来描述的足见白居易当时的诗名 。
对比之下李忱对缺乏才能的皇亲国戚却不徇私情 。其舅郑光为节度使李忱与郑光讨论为政之道;郑光应对鄙浅李忱不悦郑光终不复任民官 。
加强皇权
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 。先是用极短的时间将武宗时重臣李德裕清除出庙堂远调荆南节度使这样的雷霆手段甚至使李德裕的政敌牛僧孺都感到措手不及之后大加起用重视科举出身的牛党成员(宣宗本人极其重视科举)不但一举消灭了为患帝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 。武宗时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大举灭佛李忱在位时纠正武宗时期矫枉过正的灭佛弊端使其得到了适当的恢复 。他以牺牲政府夺取寺院经济之利争取信仰佛教的朝臣以及广大民众的支持从而建立他的政治基础对加强皇权起到一定的作用 。而厚实的政治基础使他得以用自己的意志来刷新政治 。
整肃吏治
李忱努力仿效唐太宗以“至乱未尝不任不肖至治未尝不任忠贤”为座右铭 。朝政之余李忱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 。他将《贞观政要》书于屏风之上每每正色拱手拜读 。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 。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 。
鉴于前朝晋升高官太滥的弊端李忱对高官的人数予以严格控制 。官员各以品级授服色自唐高宗上元年间以后规定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绿九品服深青流外官及庶人服黄 。时以紫、绯为高官所谓的赐紫赐绯即为升高官 。李忱极为珍惜紫、绯侍从官常备紫、绯二色服相随但有时半年未赏出一件 。他授官爵的原则是不到规定时间的不授没有政绩的不授换言之也就是不以个人好感相授不以亲近相授 。
李忱最重视的是地方最高长官刺史他认为整个帝国由各个地方所拼而成这些父母官的政绩直接关系到民心向背 。他规定刺史人选被确定后不准直接去上任必须到京师来接受他的当面考察以定可否 。他对此的解释是:“朕以刺史多不得其人而为害百姓故要一一面见询问其如何施政以此了解其优劣再确定是否可以任命 。”
严明法度
李忱用法极严格尤其是对于身边的人更是严禁他们干预朝政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九》记载了李忱的两件故事:
李忱在位时的优人祝汉贞以滑稽著称反应敏捷能当场应景出语且诙谐无比 。李忱认为他能为自己解闷很是宠信 。有一日祝汉贞说着说着触及了政事 。李忱立即板了脸说:我养着你是为了娱乐你怎么能干预朝政呢?从此疏远了他并在其子贪赃事发后杖死其子将他处以流放 。
还有一个乐工名字叫罗程弹得一手好琵琶也极得李忱宠爱 。罗程倚恃宠竟然因小事杀人被关进大牢 。乐工们为他求情说他有绝艺可为李忱游宴助兴要求赦免他 。可李忱却说:“你们怜惜的是他的才艺而我怜惜的是祖宗的法度啊 。”下令将罗程给杖杀了 。
从善如流
善于纳谏是李忱有别于唐朝晚期其他君主的一个重要特征 。他曾想到唐玄宗所修的华清宫去放松一下谏官纷纷上谏谏得极为激烈他由是取消了行程 。
他纳谏的程度仅次于唐太宗不论是谏官论事还是门下省的封驳(将君主不合适的诏令退回)他大多能够顺从 。此外他十分尊重大臣的奏议每每得了大臣的奏议必洗手焚香再阅读 。
唐太宗纳谏得了魏徵;李忱纳谏得了魏征的五世孙魏谟 。魏谟是唐文宗读《贞观政要》后思慕魏徵而在魏征后裔中找来的 。魏谟入仕后再现了魏徵直言极谏之风 。
魏谟在唐文宗时负责“起居注”工作即记录皇帝的言行 。一次唐文宗派宦官来要取《起居注》去看魏谟拒绝了还上了一个奏本:“臣以自古置此以为圣王鉴戒 。陛下但为善事勿冀臣不书 。如陛下所行错误臣不书之天下之人皆得书之 。臣以陛下为太宗文皇帝请陛下许臣比职褚遂良 。”
唐文宗览奏后召见魏谟说:“在你之前我是常常要看一看的 。”魏谟说:“那是史臣的失职我岂敢再让陛下违规;如果注记要经陛下看过执笔的史臣难免心存回避所记的就不会完全真实怎能取信于后代 。”文宗只得让步 。
李忱登位后拜魏谟为宰相 。其他宰相进谏唯恐君主不快都委婉而谏独他开门见山无所忌讳 。李忱常叹:“魏谟有他祖辈(魏徵)的风范朕心极重他 。”
智术治国
李忱临朝对待群臣如待宾客从未有倦容 。宰相奏事他威严不可仰视 。奏毕他脸上放出微笑让群臣闲语或问里坊琐事或谈宫中游宴无所不至 。经一刻时辰复严肃地告诫群臣:“卿等好自为之朕常担心卿等负朕日后难以相见!”说罢起身回宫 。大中年间最得李忱圣眷的宰相令狐綯就曾说过:“我秉政十年皇上对我非常信任但是在延英殿奏事时没有一次不是汗流浃背 。”但是宣宗极度礼遇大臣施之以情待之以礼非常的恭敬如此一来恩威并重以威权驾驭大臣被称之为智术治国 。
李忱还极度平易近人宫中一些低下的杂役只要李忱见过一面就能记住对方的长相和名字以及所负责的工作从来没有弄错过这些宫人如果生病李忱还会派御医去为其诊治甚至还会亲自前往探视病情和赏赐物品这在历代君王中可以说是极其罕见的 。
李忱不但记性好且心极细 。度支部门上报污损的布帛奏表中将“渍”误写成了“清”主管官以为李忱不会注意胡乱报了上去 。岂知李忱一眼看破处罚了与此事相关者 。
经常外出游猎的李忱其实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深入民间、了解民情并且实地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 。但是天下之大李忱不可能全部走遍为此他特意想了个办法秘令翰林学士韦澳将天下各州的风土人情以及民生利弊编为一册专门供他阅览 。李忱将其命名为《处分语》此事除了韦澳之外无人知晓 。不久邓州刺史薛弘宗入朝奏事下殿后忍不住对韦澳说:“皇上对本州事务了解和熟悉的程度真是令人惊叹啊!”韦澳当然知道李忱掌握的资料正是出自《处分语》 。
为解决宦官问题他以论诗为名召翰林学士韦澳入内屏退左右侍从问:“近日外面舆论对宦官的权势有何说法?” 韦澳答道:“陛下威断宦官已大有收敛 。”
尽管大动作无法实施然李忱还是尽力抑制了宦官 。宦官内园使李敬实气焰嚣张遇到宰相郑朗不下马李忱立即剥了李敬实的官服配给南衙当贱役 。
【唐宣宗梗 唐宣宗李怡】李忱又规定凡是节度使有罪监军(由宦官充任)连坐 。宦官问题虽终未能全盘解决然李忱在整顿吏治上下了大功夫非但收到了一些成效且赢得了民众的颂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