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波,任何物体都有波长,包括我们人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们都听说过波粒二象性 , 说的是微观粒子的特性 , 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 。 但实际情况更为复杂 , 甚至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
更本质的东西应该是波 , 而不是粒子 。 所谓的粒子性只是波动的某种表现形式而已 。
著名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对波动性非常感兴趣 , 在前辈们对量子力学研究的基础上 , 德布罗意通过数学计算 , 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 。
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万物皆波,任何物体都有波长,包括我们人类!】所谓物质波 , 其实也叫做概率波或者德布罗意波 , 说白了 , 万事万物都会伴随着特定波长的波动 , 那么这个波长到底有多少呢?
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计算 , λ=h/p , 其中λ就是波长 , h是普朗克常数 , 非常小 , 只有6.62607015乘以10的-34次方 , p为物质的动能 , 可以用mv计算出来 , m是质量 , v是速度 。
由于h是常数 , 物质的波长就与其动能成反比 , 而动能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 所以如果速度确定的情况下 , 物质的波长就与质量成反比 , 质量越大 , 物体的波长就越小 。
在我们生活的宏观世界 , 物体的质量都很大 , 当然这里的很大是相对于世界的质量 。 由于质量很大 , 物体的波长就很小 , 到底有多小呢?
拿一个棒球举例子 , 如果棒球的质量为0.1千克 , 速度为每秒3秒 , 代入上面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棒球的波长 , 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连原子核半径的万亿分之一都不到 , 如此小的波长 , 别说是我们的肉眼了 , 就算是最强大的显微镜也观察不到 。
不过在微观世界 , 由于微观粒子的质量很小 , 波长就会很大 。 比如说如果说电子的速度为光速的十分之一 , 结合电子质量可以计算出电子波长大约为原子直径的大小 。
这也是为什么微观粒子的波动性会更加明显 , 因为它们的质量更小 。 而在宏观世界 , 我们完全感受不到物质的波动性 , 表现出来的都是确定的粒子性 , 因为宏观物体的质量太大了 , 物体的波长非常小 , 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
无论如何 ,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概念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思想 , 万物皆波 , 我们每天看到的都是非常实在的东西 , 本质来讲都是波的某种表现形式 。
推荐阅读
- 地球上第一个人是怎么出现的?或许宇宙万物都能告诉你答案
- 顺天应命做好当下
- 70岁母亲深夜来电控诉父亲,论夫妻感情,任何时候都不该被忽略
- 地球上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那么病毒在自然界的天敌是什么?
- 请不要让任何人看到我的遗体,您可以火化我吗?最美自杀,却事与愿违
- 霍金留下的这几个预言,实现其中任何一条,人类文明或“终结”!
- 道 . 万物之源
- 97岁老人驾车失控致1死5伤 警方称\现场没有任何刹车痕迹\
- 鹤壁“16岁女生遭校园霸凌”?任何逾越法律红线者都不能逍遥法外
- 71岁大爷多次相亲被拒,打脸了多少恋爱脑:任何关系,都一定有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