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外出,回家后看到公公躲在自己屋内,公公:我好奇,想看看


儿媳外出,回家后看到公公躲在自己屋内,公公:我好奇,想看看


文章图片


儿媳外出,回家后看到公公躲在自己屋内,公公:我好奇,想看看


引言公公与儿媳的关系非常微妙 。
一位法律专家称 , 站在法律的角度上来讲 , 公公与儿媳的关系被称为:姻亲关系 。
所谓的“姻亲” , 是指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一种亲属关系 。 这种关系不太稳定 , 常常会因夫妻离婚或夫妻中一方的死亡而消失 。
这种所谓的“姻亲关系”主要有:血亲的配偶 , 如儿媳、姐夫等;配偶的血亲 , 如岳父、妻子的姐妹等;配偶的血亲的配偶 , 如妯娌、连襟等 。
姻亲关系是否因作为其中介的婚姻当事人一方死亡而终止呢?
对此 , 各国的法律均有不同的规定 , 有规定不终止的 , 也有规定生存一方再婚前不终止 , 还有规定生存一方再婚后终止的 , 更有规定听凭姻亲双方自行决定的 。 比如 , 日本在民法中就这样规定:如果夫妻一方死亡 , 姻亲关系是否终止 , 可由生存配偶所决定 , 如果生存配偶决定终止 , 法律上应当认同;如果生存配偶决定不终止 , 在法律上也应当认同 。
我国的婚姻家庭法对于姻亲关系并没有特别的约定 , 一旦配偶一方死亡或者另一方再婚 , 其姻亲关系否继续保持 , 可由当事人自行决定 。 但是 , 按照民间习惯 , 一旦配偶一方死亡或者另一方再婚 , 其姻亲关系有可能变得很淡薄 。
一位婚姻问题专家称 , 公公与儿媳的关系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姻亲关系 , 这种关系在古代被称为“翁媳关系” 。
古人称 , 翁媳关系既不是婚姻关系 , 也不是血缘联系 , 既不具有婚姻关系的密切性 , 也不具有亲子关系的稳定性 , 翁媳之间的关系是由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延伸而形成的一种复杂关系 。 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男女授受不亲” , 如果站在这个角度上来讲 , 翁媳之间在日常生活当中并不会有太多的交集 , 否则 , 就容易滋生闲话了 。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翁媳一路同行 , 一前一后 , 彼此并不搭话 , 在外人看来 , 如同陌路人一般 。 ”由此可见 , 古人在翁媳相处时 , 都是有些讲究的 。
一位资深网友说:“尽管我公公的为人很好 , 我对公公也非常尊重 , 但是 , 在日常生活中 , 我很少与公公有所交流 , 毕竟 , 公公仅仅是老公的父亲 , 并不是我自己的父亲 , 从心理上还存在有一定的芥蒂 , 我是不愿意与公公有太多的交流的 。 ”
一位社会学家指出 , 翁媳之间 , 一定要摆正彼此的位置 , 妥善地处理彼此之间的微妙关系 , 只有这样 , 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关系 , 反之 , 翁媳之间的关系就会出现裂痕 , 而且 , 这种裂痕还难以愈合 。
然而 , 青岛的一位公公柳某却没有能够很好地处理翁媳之间的关系 , 从而导致自己的儿媳冯某对自己很有意见 。

事件柳某是一位退休职工 , 五年前 , 死了老伴 , 在老伴死亡之后 , 柳某便一直跟着儿子柳某某和儿媳冯某生活 。
据儿媳冯某介绍 , 自己公公柳某的性格比较内向 , 在平时 , 柳某很少出门 , 即便是出门 , 也不会与左邻右舍有太多的交流 , 他的生活习惯就是“沉默寡言” 。
冯某的丈夫柳某某在一家私营企业里当技术员 , 由于企业里生产的机械产品会销往全国各地 , 因此 , 柳某某便经常往全国各地跑 , 以便指导安装人员正确安装自家产品 。 基于此 , 柳某某一年有半年的时间出差在外 。
柳某某一旦出差 , 家里就剩下柳某和冯某两个人了 。 冯某称 , 由于公公柳某也不太爱说话 , 再加上自己也觉得与公公柳某无话可说 , 因此 , 在平时 , 两人之间并没有太多的沟通和交流 。
11月25日下午 , 冯某去邻居家打牌 。 在以往 , 冯某出门时都会习惯性地锁上房门 , 而在当天下午 , 却因一时疏忽而忘记了锁上房门 , 可谁知 , 就是这一次“忘记” , 竟然使自己生了一肚子气 。
冯某说:“我到邻居家以后 , 便约自己的牌友过来打牌 , 可谁知 , 其中的一位牌友竟称她自己有事 , 来不了了 。 在这种情况下 , 当天下午的牌局便取消了 。 由于我们取消了牌局 , 因此 , 我便打算回家看会儿电视 , 但我刚到自己的屋门口 , 竟然发现我的公公柳某躲在我的房间内 。 ”
冯某接着说:“我们这里的农村 , 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 这个规矩就是:公公不能进儿子、儿媳的房间 。 但我的公公竟然违反了这个规矩 , 着实令我心里不悦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