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怎样看 心电图怎么看

到医院做一般的体检都需要做心电图的检查 , 这也成为衡量身体是否健康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
【心电图怎样看 心电图怎么看】心电图检查结果报告单要如何看懂呢?心电图的结果出来后 , 其实想要看懂也是比较容易的哦 。今天 , 为大家介绍一下 , 如何看懂异常心电图 , 千万别错过了 。

心电图怎样看 心电图怎么看

文章插图
心电图怎样看?
第一、看电图记录纸 。心电图是被记录在布满大小方格的纸上 , 所以想要知道心电图怎么看 , 首要的是知道这些格子代表的意义 。这些方格中每一条细竖线相隔1mm , 每一条细横线也是相隔1mm , 它们围成了1mm见方的小格 。每个小横格表示0.1mV , 而每个大格就表示0.5mV , 每两个大格就代表了这1mV 。
第二、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 。一次心动周期就会在新电图上记录出一系列地高低宽窄不同的波形 。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无)u波 。了解这些波形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 是教你怎么看心电图的第二步 。
第三、各个波形之间的等电位线 。每个波形之间都有一定时间的记录是在等电位线上的 , 分别被称作P-R间期、S-T段和Q-T间期 , 它们也都有着各自存在的意义 。熟悉了解这些间期代表的意义是知道怎么看心电图的第三步 。
心电图怎样看 心电图怎么看

文章插图
那么 , 异常心电图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异常心电图的表现
1、心房肥大:分为左、右心房肥大或双心房肥大 , 心电图特点为P波异常 , 多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各种病因所致心房肌增厚、房腔扩大 。
2、心室肥大:分为左、右心室肥大或双心室肥大 , 心电图特点为QRS波异常 , 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或各种病因所致的心室肌增厚、心室腔扩大 。
3、心肌缺血:心电图特点为ST段和T波异常 , 简称ST—T改变 , 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心绞痛发作等 。
4、心肌梗死:分为急性期和陈旧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为QRS波、ST—T显著改变 , 陈旧性心肌梗死的ST—T多恢复正常 , 仅遗留坏死性Q波 。
5、心律失常:正常人的心律为窦性心律 , 节律均衡 , 频率为每分钟60~100次 。如果心脏激动的起源窦房结或传导系统出现异常 , 就发生了心律失常 。
心电图怎样看 心电图怎么看

文章插图
6、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率每分钟超过100次为窦性心动过速 , 常见于运动或精神紧张、发热、甲亢、贫血和心肌炎等 。窦性心率每分钟低于60次为窦性心动过缓 , 常见于甲低、颅内高压、老年人和部分药物反应 。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点为P-R间期异常 , 临床意义不大 。
7、期前收缩:简称早搏 , 是指先于正常心动周期出现的心脏搏动 , 之后常出现长间歇称为代偿间歇 , 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三种 。心电图表现为P波、QRS波和ST—T改变 , 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偶发的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 , 但频发的室性早搏或形成二联律、三联律多见于多种心脏疾病 。
8、异位心动过速:分为阵发性和非阵发性两类 , 又分为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 , 除频率快、节律不齐外 , 前者心电图形态多正常 , 后者QRS波宽大畸形 , 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 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出现 。
9、扑动与颤动:分为心房和心室两大类 。心房扑动与颤动为频率在每分钟250~600次的异位节律 , P波消失 , 代之以异常的“F”波 , 多见于老年心脏退行性改变、高血压病、冠心病、肺心病、甲亢等 。心室扑动与颤动属恶性心律失常 , 患者有生命危险 , 必须争分夺秒地抢救 。
当然 , 以上只是一个初步的判断 , 如果心电图检查结果出来 , 最好还是要及时拿给主治医生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