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界的“一哥”,所有温血动物都不放过,超20亿人已被感染( 二 )


摄入包囊和卵囊都可能让温血动物感染弓形虫 , 卵囊主要存在于水和土壤 , 同时污染一些素菜和草 , 而包囊存在于中间宿主 , 只要吃了不熟的这些肉就可能感染 。
如果是猫科动物摄入两者的话 , 弓形虫会在其体内进行有性发育 , 并产生弓形虫的第三阶段——卵囊 , 而其它所有中间宿主都不会 。
多样的传播方式 , 以及“不伤害”宿主的寄生策略 , 可能就是弓形虫成为寄生虫界“一哥”的原因吧 。

被弓形虫控制行为的老鼠
我们前面提到过 , 弓形虫最喜欢寄生的地方之一是宿主的大脑 , 所以弓形虫从某种程度上确实有可能影响宿主的行为 , 同时操控宿主对于弓形虫来说肯定也是有进化意义的 。
由于猫科动物是弓形虫唯一的最终宿主 , 所以它们最希望做的肯定是感染更多的猫科动物来完成有效的基因传递 。
猫科都是最顶级的捕食者 , 而包囊又是弓形虫的重要传播方式 , 只要弓形虫稍微控制一下宿主 , 让猫科动物更容易吃到携带包囊的宿主 , 它们其实就很容易获得更大的成功 。
【寄生虫界的“一哥”,所有温血动物都不放过,超20亿人已被感染】现在许多研究发现的情况 , 基本也是符合这个推测——弓形虫会让中间宿主更容易被猫科动物吃掉 。

图源:Wendy Ingram/Adrienne Greene
在对大鼠的研究中 , 感染弓形虫的大鼠对猫尿的厌恶程度有所降低 , 同时对猫的气味产生了X兴奋 。
不过 , 在对小鼠的研究中 , 并没有发现对猫有独特的选择 , 而是感染弓形虫的小鼠降低了焦虑 , 增加了探索行为 , 同时对所有捕食者的厌恶感普遍丧失 。
不管是对猫的单独选择 , 还是一种普遍选择 , 感染弓形虫会通过一些方式让中间宿主更容易被吃掉 , 这点基本是确定的 。

在人类的一些研究中也发现了弓形虫对我们的可能影响 , 其中包括弓形虫感染者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2.65倍 , 躁狂和抑郁症病史比普通人高2.4倍 , 选择自主创业的情况比普通人高1.8倍 。
其实 , 相关的研究有很多 , 总结起来差不多就是弓形虫会降低宿主的服从性 , 同时增加暴躁和探索等行为 , 以及精神类疾病(比如精神分裂)显著增加 。
不过 , 弓形虫对于人类的影响现在还都被认为是非主流和缺乏证据 , 所以大家看看就好 , 不必过于较真 。
虽然 , 弓形虫感染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真的存在的话)不一定完全是负面的 , 但是这东西在体内百分百是个雷 。

图源:SamKakeru/果壳
对于免疫系统正常的人而言 , 弓形虫以包囊形式长期存在不会有任何健康风险 , 但是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问题 , 那么对于感染者而言可能会是致命的 。
由于婴儿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 , 所以弓形虫对婴儿的影响确实比较大 , 一些人怀孕之后不接触猫是可以理解的 。
那么 , 有没有办法治好弓形虫的感染呢?
就现在来看应该是没有的 , 人类的药物(抗生素等)可以轻松杀死弓形虫 , 所以对急性感染是很好治疗的 , 但是无法完全清除包囊 , 只要弓形虫在组织细胞内形成包囊 , 那将伴随宿主一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