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15号载人飞船发射时,航天员心率为何只有59—66次/分?( 二 )




空间站内也一直各种机器嗡嗡嗡地持续响着 , 长期以往下去 , 大部分人都会心烦意乱 , 甚至心理出现问题 。

所以为了避免这些现象发生 , 并直接影响到空间站的正常运转 , 航天员在地面训练期间 , 就要对其长期的心理耐久测试进行训练 , 包括如何长时间将心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准 。


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 从2003年神舟5号发射开始 , 到今年神舟15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 累计10次载人航天发射任务中 , 可以从每次发射任务中航天员的心率变化看出 , 一次比一次低 。 而每一次航天员心率的不断降低 , 其实也从侧面证明了一个现象就是:
我国航天训练过程中在一直不断的改进训练方式中 , 除了总结经验外 , 就是在一直在不断的进行各类训练方式创新 , 才使得航天员的心率能够保持得越来越低 。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 , 伴随着我国载人航天所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多后 , 对于航天员而言 , 内心的自豪感、愉悦感也是与日俱增 , 所以内心才会越来越平静 , 比如神舟5号第一次载人航天发射时 , 航天员杨利伟一个人挤在狭小的返回舱内 , 既没有同伴相互鼓励、也不能在返回舱内大幅活动 。

但在我国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建成以后 , 特别是天宫空间站建设以来 , 航天员正式进驻后 , 得益于空间站内活动空间更大后 , 航天员内心不仅没有了狭小空间站长时间封闭所带来的幽闭紧张心理 , 同时航天员在正式入驻后 , 可以立即脱去厚重的航天服 , 就像上班回到家换到家居服一样 , 让自己身体放松下来 。


而这些航天成就 , 也是航天员每次面对发射任务时 , 才能更熟悉、更将其看做一次未来常规化的发射任务 , 而始终保持内心的持续平静的秘密武器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