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神舟15号载人飞船发射时,航天员心率为何只有59—66次/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京时间11月29日23时08分 , 神舟15号载人飞船搭乘长征2F运载火箭 , 顺利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 约20分钟后神舟15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 于11月30日5时42分顺利对接在天宫空间站预定舱口 , 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宫空间站 。
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 在神舟15号载人飞船发射前 , 航天测控中心的大厅上 , 就已经实时的显示了费俊龙、刘伯明、张陆三名航天员此时的身体和心理状况 。 比如从大厅的屏幕上能够看到 , 三名航天员的心率都比较低 , 都保持在了59—66次/分 , 比正常人心率60—100次/分 , 足足少了1/3 。
其实这个并不是个例 , 从最早神舟5号载人航天发射时 , 航天员杨利伟的心率就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 , 且从发射到在轨运行、再到安全返回地球期间 , 杨利伟的心率始终保持在75--85次/分之间 。
神舟7号载人飞船发射时 ,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的心率也一直保持在70--79次/分之间 , 就算是航天员翟志刚首次出舱时 , 面对黑暗、陌生的太空环境时 , 心率也一直保持在较低状态 。
但航天员在地面训练期间 , 长时间的高强度水下训练 , 特别是进行离心机重力过G加速训练时 , 航天员短时间内心率能超过150次/分以上 。 这是因为在离心机的巨大加速下 , 身体内的血液被从上半身抽到了下半身 , 而为了保持大脑的继续活跃和心脏的继续泵跳 , 心脏会自动调整心率 , 以更快的心率、更高的血液流量保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
但在实际航天发射时 , 航天员的心率却和训练时完全相反 , 从发射到返回一直处于较低的心率状态 , 也是有原因的:
一、航天发射时火箭巨大的震动和噪音 , 都很可能造成人的内心愉悦、激动 , 短时间内心率上升 , 继而大脑内思维跳跃 , 久久不能平静心情 , 甚至在进入飞船内之前 , 看到高大威猛的运载火箭时 , 内心都很有可能会短时间的愉悦、继而心率加快 。
特别是从船箭分离的那一刹那开始 , 飞船的命运、自己的命运就牢牢掌握在航天员自己手中了 ,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会受到太阳风暴、其他航天器碎片等突发性干扰 , 同时在飞船入轨后 , 也需要航天员立即调整姿态 , 在半自动方式下 , 让飞船不断变轨机动 。
而过快的心率、继而产生较高的心情愉悦和内心变化 , 对于航天发射而言都不是好事 , 因为在航天发射过程中 , 载人飞船虽然已经完成了全自动发射入轨 , 但航天员仍然需要实时紧盯舱内显示屏的参数变化 , 并根据预定方案进行某些参数的调整 , 以及应对一切突发状况 。 所以保持平常稳定的内心情绪 , 既能够保障飞船的安全发射 , 同时也能够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 , 快速调整自身身体、心理变化 , 为飞船交会对接做好准备工作 。
二、航天员正式入轨并完成交会对接 , 进入长期在轨状态后 , 相比之前在地面训练时更大的空间、更多认识的人和物 , 以及更多的自然界声音、光线不同的是 , 就算是天宫号空间站这种整体重量已经接近百吨级的中大型空间站 , 内部活动空间也不是很大 。 同时在长期在轨运行期间 , 每天都和固定的两三个人待在一起生活、工作 , 并且空间站内只有太阳光产生的黑夜和白昼、没有蓝天、没有星辰 。
推荐阅读
- 神舟十五号:那个当了25年替补的男人
- 地球被一张无形的网所控制?2009年天琴座发生一件怪事,令人不安
- 等离子体可以改善高分子外表的微观结构,使外表变得更加有亲水性。
- 坚持近25年,邓清明“喜提”神舟十五号,这不是他最后一次进太空
- 人暴露在太空中是先冻死还是先憋死?
- 数码印花上天了!神十四换新衣迎接神十五,工厂老板:2天出货!
- 大连海大科研项目随神十五进入太空
- 航天员太空会师,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收官之战圆满完成!
- 地幔软流层的作用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