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航天员太空会师,最小年龄44岁,空间站里为啥没有年轻人?( 二 )


1506名飞行员分别送往空军的10个疗养院里 , 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考核与选拔 。 最后仅剩30多人被转到了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 , 接受特殊生理功能检查 。 比如让这些候选者在离心机上进行超重考验等 。
航天员在身体上与飞行员或其他人群的本质区别在于 , 他们天生具有比普通人更强的航天生理功能 。 除了身体上 , 他们的心理素质要非常强大 , 这才能应对太空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状况 。

上述30多名候选者在经过持续了几个月的测试之后 , 最终被录取的预备航天员只有12名 。
这12人的平均年龄为32.8岁 , 全部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 驾机飞行都在800小时以上 , 都有成功处置空中险情的经历 。
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少年时代都受过良好的教育 , 当飞行员期间又接受了系统的飞行训练 , 而身经百战的经历 , 特别是一次次近乎残酷的选拔更为他们奠定了良好的心理、生理和技术基础 。
上述内容还只是预备航天员的选拔 , 也就相当于刚刚通过了海选 。 要想成为真正的航天员 , 他们还要接受严苛的专业的训练 , 为期至少3~4年 。

比如我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是从2018年开始着手选拔的 , 2020年才尘埃落定 , 确认了入选名单 , 入选之后他们要进行系统性的训练 , 这也是为什么第三批航天员暂时无法执行太空任务的原因 。
在训练期间 , 航天员们还要时刻接受各种考核与筛选 , 无论是预备航天员还是正式航天员 , 如果身体出现问题而被医学鉴定为不合格 , 就可能被淘汰 。

完成严酷的训练之后 , 他们终于成为了一名正式的航天员 , 但想要执行太空任务 , 还要进入新一轮的选拔:飞行乘组的选拔 。 此阶段的选拔会根据每个航天员的身体、心理以及技术特长等 , 再结合太空任务的特殊性来决定 。
比如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 , 就需要乘组成员中必须要有至少一名经验丰富的航天员 , 也就是曾经执行过太空任务的航天员 , 然后再按照“老带新”的管理搭配 。
所以说 , 我国航天员的年纪普遍偏大 , 主要是因为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初期 , 对航天员的要求非常高 , 这使得选拔条件非常严苛 。
正如上文所述 , 我国第一批航天员刚被选为预备航天员时的平均年纪 , 就已经是32.8岁了 , 在经过几年的训练之后 , 可以想象他们的年纪有多大 。

我国航天员稀缺
航天员选拔条件苛刻 , 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能被选上的航天员人数很少 , 这会导致我国航天员队伍的规模较小 。
目前我国一共以三批航天员 , 其中第一批14名 , 5名退役 , 在役的有9名;第二批航天员共7人 , 全部在役;第三批航天员共18人 , 全都处于训练阶段 。
也就是说目前我国能执行太空任务的航天员一共有16人 , 如果在减去正在太空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四号乘组的3人 , 以及刚刚完成康复训练的神舟十三号乘组的3人 , 能执行太空任务的航天员就只有10人 。

神舟十五号乘组可选人员的范围非常小 , 再结合空间站阶段性任务的特殊性、“老带新”的惯例 , 以及神舟十六号乘组人员的看率等 , 能执行神舟十五号太空任务的航天员非常少 ,
那么是否有女性航天员以及航天员的年龄问题等 , 就不再考虑范围内了 。
所以说 , 在我国航天员人数较少 , 以及年龄本身就偏大的大背景下 , 执行空间站任务的航天员整体年纪就会偏大 , 这是由我国航天员的现状决定的 。

满足飞行乘组的选拔要求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 , 无论是预备航天员还是正式航天员 , 他们想要执行太空任务的话 , 都必须要通过飞行乘组的选拔 。
飞行乘组的选拔会结合当次太空任务来选拔最合适的航天员 , 但有一个基本条件 , 就是候选人必须满足所有对航天员身体上、心理上、专业技术等方面的要求 。
比如神舟十五号乘组的指令长费俊龙 , 现年57岁 , 是执行太空任务年纪最大的航天员 , 也是我国航天员队伍中年龄最大的 。

但是 , 费俊龙能再次执行太空任务 , 而且担任指令长 , 这说明他依旧具备良好的飞行状态 。 他和其他年轻的航天员一样 , 每年都会按质按量完成航天员8大类 , 100多个科目的训练 。
比如穿戴120公斤的模拟航天服在水中进行长达4小时的模拟失重训练 , 天上5小时任务 , 地面需要做50小时水下训练 , 这些训练费俊龙都能很好地完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