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农民收养智障小伙,花150万盖房,19年后认亲,养父:白养了( 二 )


“如果不是我一意孤行 , 让儿子外出打工 , 他就不会走丢 。 ”
此后十几年 , 马耀国每年都会出去三四次 , 足迹遍布内蒙古、陕西、甘肃 , 还去了北京 。
只要有人发现流浪汉 , 他就会立即前往 , 可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
2012年 , 是马耀国离儿子最近的一次 , 他循着消息 , 前往包头市 , 结果那人却不是儿子 。
期间 , 马耀国的老母亲因病离世 , 他错失最后一面 , 抱憾余生 。
而马耀国的老伴 , 几乎哭瞎双眼 , 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
“看到外面刮风下雨 , 我就会想 , 我的儿子在哪呢?他有没有淋到 , 有没有饿着?他还在人世吗?”
还有一个人 , 始终活在愧疚之中 , 那就是马吉明的表哥 。

巧的是 , 早在2019年 , 陈勇刚在组织村民义务修建黄河水坝时 , 与刘军民有过一面之缘 , 还拍过他的照片 。
经过仔细比对后 , 陈勇刚通过本地派出所朋友 , 将信息传递给宁夏同心县的民警 , 这才有了后来的认亲 。
一时间 , 事情陷入两难:面对各自抚养20年的两位“父亲” , 马吉明又该如何抉择呢?
他坐在两位父亲中间 , 浑然不知当下的局面 , 马耀国和刘二奴却表情凝重 。
当民警询问马吉明的意见时 , 他指着马耀国脱口而出:“我跟着我大回家 。 ”
刘二奴脸色大变 , 他直接起身回到自己房间 , 坐在炕上一言不发 。
半晌过后 , 他语气酸楚:“我养了20年的儿子 , 说走就走了……”

而几百公里之外 , 刘家偌大的院子 , 却显得冷冷清清 , 刘二奴接连好几天 , 精神恍惚 , 茶饭不思 。
以前 , 马吉明在刘家时 , 他每天干完自家的活 , 在整个村子晃悠 , 看到谁家需要帮忙 , 就上前搭把手 。
回到家里 , 他再将打听到的“花边新闻” , 说给刘二奴夫妇听 , 惹得两位老人哈哈大笑 。
如今 , “开心果”走了 , 老人怎么能再开心呢?
大女儿刘巧玲见状 , 主动和两个弟弟回到老家 , 陪父母住了一段时间 。
她劝说父亲道 , 小弟走了 , 说明缘分已尽 , 我们不能强求 , 按理说 , 这么多年 , 我们还要感恩小弟给咱家带来的福气呢!

而回到宁夏后 , 马吉明也没有闲着 , 每天跟刘二奴夫妇和刘巧玲姐弟们开视频 , 像往常一样 , 嘘寒问暖 。
“大 , 你腰不好 , 以后少干点活 。 ”他反复嘱咐道 。
电话这头的刘二奴 , 脸上乐开了花 , 眼眶却湿润了:“好咧 , 好咧 , 还是我的小儿子心疼我 。 ”
有人问 , 一个人最大的福报是什么?对于刘二奴一家来说 , 就是“积善之家 , 必有余庆” 。
他们对马吉明无私付出 , 积善修德 , 也带来了福气和吉庆 。
一家人由贫转富 , 和姐弟三人的打拼不无关系 , 但是我更愿意相信 , 这是“善有善报” 。
凡事必有因果 , 心怀善意的人 , 一定是广结善缘 , 收获善果 。 因此才能得到多方支持 , 为成功奠定基础 。
其次 , 刘军民陪伴了刘二奴夫妇的晚年 , 让他们每日沉浸在欢声笑语中 , 不再孤单 。 这对于老人来说 , 又何尝不是最大的福报呢?
而对于马耀国一家来说 , 最大的福报 , 就是“念念不忘 , 必有回响” 。
马耀国一个农民 , 多次踏上征程 , 用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 , 在有生之年 , 迎来与儿子的团聚 。
这是他最大的福报 。
最后 , 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心怀坚定信念 , 与人为善的人 。
“但行好事 , 莫问前程” 。
大家相信“善有善报”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我是米粥的阅读时光 , 热爱阅读 , 随时分享人生百态 , 欢迎关注!
【内蒙农民收养智障小伙,花150万盖房,19年后认亲,养父:白养了】欢迎点赞、评论与转发 , 您的喜欢 , 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