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14返回舱着地切伞失败?着陆场无大风,航天员可能压根就没操作


神14返回舱着地切伞失败?着陆场无大风,航天员可能压根就没操作


文章图片


神14返回舱着地切伞失败?着陆场无大风,航天员可能压根就没操作


文章图片


神14返回舱着地切伞失败?着陆场无大风,航天员可能压根就没操作


文章图片


神14返回舱着地切伞失败?着陆场无大风,航天员可能压根就没操作


文章图片


神14返回舱着地切伞失败?着陆场无大风,航天员可能压根就没操作


文章图片


神14返回舱着地切伞失败?着陆场无大风,航天员可能压根就没操作


文章图片


神14返回舱着地切伞失败?着陆场无大风,航天员可能压根就没操作


2022年12月4日晚 , 在众目睽睽下 , 神舟14号返回舱趁着黑夜精准打靶内蒙古偏远的东风着陆场 , 从撤离中国空间站到成功着陆地面 , 全过程大约只用了9个小时 , 一切操作如同行云流水 , 返回时间又缩短了一大截 。

当神舟14号返回舱着地后大家都憋住呼吸 , 陈冬、刘洋、蔡旭哲平安吗?很快 , 他们依次被救援人员细心地抬了出来 , 笑容满面 , 精气神十足 , 见到他们的那一刻大家就放心了 , 航天员安全返回了 。

大家在关注神舟14号航天员安全的同时 , 也注意到一个特殊的情况 , 先赶来的救援人员并不是第一时间打开返回舱舱门 , 而是先去切割降落伞绳索 , 不少看直播网友在说:神14返回舱着地出现“小故障”-自行切伞失败 , 其实航天员可能压根就没进行切伞操作 。


返回舱着地降落伞没切 , 需要赶来的救援人员帮助切伞 , 在神舟14号返回过程中 , 降落伞发挥了重要作用 , 没有它返回舱还真回不来 。
神舟14号飞船采取了快速返回方式 , 比神舟12号和神舟13号的返回速度还快 , 与空间站分离 , 绕飞5圈 , 与轨道舱分离 , 降低高度 , 从400公里降到100公里 , 与推进舱分离 , 返回舱独自飞入地球大气层 。

返回舱下降速度越来越快 , 返回舱与气体分子摩擦越来越剧烈 , 阻力越来越大 , 产生近2000摄氏度高温 , 返回舱外表面烧成红色 , 不要担心 , 飞船返回舱有着过硬的防高温技术 , 舱内温度很适宜 , 航天员很安全 。

这时的返回舱被等离层包围 , 阻隔了无数电无线电波 , 返回舱无法与外界通讯 , 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黑障区” , “黑障区”时间长约4分钟~6分钟 , 当距离地面约10公里高时 , 速度稳定在200米每秒 , 返回舱开始抛伞 。

返回舱有四个降落伞 , 引导伞、减速伞、主降落伞和备用伞 , 打开降落伞也是很有讲究的 , 依次打开引导伞、减速伞和主降落伞 。

最亮眼的是引导伞 , 比较小不说中间还是“镂空”的 , 被称为“锥形带条伞” , 引导伞只是降落伞打开的前兆 , 它的作用的带出减速伞 。

减速伞存在只有十几秒钟 , 但作用巨大 , 降低返回舱的降落速度 , 将速度从每秒200米降到每秒90米 , 减速伞被切断后 , 该到主降落伞登场了 。

主降落伞又名“环帆伞” , 是四个降落伞中最大的一个 , 面积达1200平方米 , 重量约100公斤 , 等于三个篮球场加起来 , 主降落伞将速度从每秒90米降到每秒7米 , 每秒7米相当于人正常跑步的速度 。
为了以防万一 , 返回舱还准备了备用伞 , 如果主降落伞无法打开 , 那么到达5公里高度时 , 备用降落伞将自动打开 , 这给舱天员的增加了两层安全保障 。

为了再次降速 , 返回舱在距离地面约1米时触发4台推力发动机 , 速度降到每秒3米 , 以“小跑”速度着陆 , 着陆一刻也是返回舱切伞的一刻 , 但是神舟14号返回舱切伞失败 , 于是只好搜救人员来代劳了 。
那么返回舱切伞步骤重要吗?其实一点都不重要 , 并不是必须要完成的步骤 , 其实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切 , 切伞任务原由神舟14号航天员刘洋手动来完成 , 切伞按钮就在刘洋手附近 , 但伞明显没有切断 。

其实航天员切伞操作是一个技术活 , 返回舱刚好着地时才切伞 , 这时降落伞拉着返内舱 , 伞绳在受力 , 一刀下去伞绳就断了 , 切伞切早了会影响返回舱降落速度 , 晚了伞绳放松后就切割不断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