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的概念
大家好 , 以下是小城生活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的概念的相关资料 , 欢迎参考 ,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的概念1
边际生产力理论是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基石 。边际生产力理论是用于阐明在生产中相互合作的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所得到的报酬的一种方法 。通常情况 , 当其他要素数量不变 , 而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离开(或加入)生产过程时所引起的商品产值的减少(或增加)量 , 就等于该种生产要素一个单位的服务报酬或其他报酬 。这里很明显 , 决定生产要素的报酬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条件 。在新古典理论中 , 一般用生产函数来表明这种投入和产出的技术关系 。边际生产力理论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就是:
厂商的生产函数是Y=F(x[,1],x[,2],x[,3],x[,4]……) , Y是生产过程中的产出 , x[,1],x[,2]……是生产过程中的投入 , F是生产函数 。一般情况下 , 生产函数满足下面假设:产出对生产要素的投入满足一阶偏导数大于零 , 二阶偏导数小于零 , 即附图 。一阶偏导数大于零表示 , 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 , 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等量增加 , 必然带来实物产出的增加 , 即边际产品大于零 , 这一点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 可以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公理 , 厂商没有必要在产量减少时增加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二阶偏导数小于零也就是生产函数的凸性假设 , 表明一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该要素的投入量增加而递减的 , 这是一个比一阶导数大于零较强的假定 , 这就是经济学中常常使用的边际产品递减规律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规律 , 而是大多数生产过程所具有的共同特性” 。(注: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 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4年 , 第395页 。)在生产过程中 , 任何一种要素的报酬超过了在少使用这种要素时损失的产值时 , 那么就会少使用一单位该种生产要素 , 并且如果这种不平衡没有消除 , 就会继续减少使用这种生产要素 , 直到相等为止 , 即:附图 , (注:实际上应该要素的报酬应该等于要素的边际生产收入(marginal revenue of product) , 而不是边际产值(value ofmarginal product) , 由于新古典的边际生产力理论主要是研究是完全竞争市场 , 因此二者在量上是相等 。)其中w[,i]是x[,i]这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价格) , P为产品的价格 。这个结论可以很简单地从给定生产函数和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下得出 。
边际生产力理论有两要素形式和多要素形式来说明生产要素的需求量 。两要素是指总资本和总劳动 , 在这种形式下 , 生产函数的形式是Y=F(L,K) , L、K分别是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和资本的数量 。多要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可分辨要素的种类 , 就是在本文开始部分所采用的那种形式 。两要素形式可以使边际生产力理论进行简化 , 但是这个模型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 , 就是如何将一个厂商投入的不同质的劳动和不同质的资本进行加总 , (注:加总问题是边际生产力理论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 边际生产力需要一个总量劳动和资本的概念 , 资本的加总只能通过对其价值(格)进行加总的形式来实现 , 而资本的价格受到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利息率)的影响 , 即维克赛尔效应 , 从而使边际生产力理论成为一个循环论证 。)这也是在上个世纪剑桥资本争论最为激烈的一个问题 。多要素形式避免了对不同的劳动和资本进行加总 , 但这种形式却远离现实 , 因为这种形式会使生产函数连续可微分的性质难以成立:许多厂商的投入要素都是固定比例 , 不可能单独地增减一种生产要素而不增减其他的生产要素 , 即生产要素之间不存在替代性 , 这样没有办法得出一种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 因此边际生产力的理论适用范围非常有限 。本文在这里分析的是边际生产力理论的适用范围 , 因此 , 在这里采用的是两要素生产模型 , 将厂商的投入抽象地分为劳动和资本 , 而如何将异质的资本和劳动加总的问题给抛开 , 而抽象地认为劳动和资本是同质的 。这样边际生产力的模型就可以描述成:对于一个厂商的生产函数Y=F(L,K) , 劳动者的报酬也就是工资附图 , 资本的报酬也就是利润(息)率附图 。
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的概念2
边际生产力”这一术语是19世纪末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首创并进一步用于其分配论分析的 。它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 即边际物质产品(Marginal Physical Product, 有时被简称为边际产品MP) 。而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产量所增加的收益 , 叫做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简写为MRP) 。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和边际收益的乘积 , 即:
MRP=MP×MR
因此 , 可变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 , 取决于两个因素:⑴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边际物质产品(MP)的变化;⑵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MR)的变化 。
特别地 , 最后雇佣的那个工人所带来的产量称为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或劳动边际收益产量;最后追加的那个单位资本所带来的产量称为资本边际生产力或资本边际收益产量 。
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的概念3
边际生产力这一术语是19世纪末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首创并进一步用于其分配论分析的 。它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 即边际物质产品 。而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产量所增加的收益 , 叫做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和边际收益的乘积 , 因此 , 可变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 , 取决于两个因素:
1、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边际物质产品的变化 。
2、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的变化 。
【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的概念】 特别地 , 最后雇佣的那个工人所带来的产量称为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或劳动边际收益产量 。最后追加的那个单位资本所带来的产量称为资本边际生产力或资本边际收益产量 。
推荐阅读
- 要素察觉是什么梗
- 要素饮食是什么?
- 必先利其器的前一句是什么
- 倒车入库30公分最佳找点方法 老司机教你怎么找倒车入库的五个点
- 谎言的诱惑文浩的结局
- 三点前买入算哪天的净值
- 做拉面的做法 拉面的制作方法
- 凌海好玩的地方
- 阳平是什么地方 阳平的简介
- 表白情话英文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