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醒一下,中国核聚变领先但不能偏科】中国科学家说中国距离核聚变发电还有6年左右的时间 , 而且国家已经开始建设全球最大的脉冲驱动器 , 预计在2028年左右可以发电 。 有其他报道说 , 中国核聚变电站并有望2035年商用发电 , 2050年大力普及 , 中国在核聚变领域已经是领头羊了 。
然而 , 中国不能选只走独木桥 , 只用一只脚走路 。 核聚变再领先 , 也要看到其他的能源科技同等重要 。
从总量上看 , 核聚变所需燃料氘氚、氦3等在地球月球储量 , 按当前能源消耗计算只够用1万年 。 以氘氘为燃料的够人类使用100亿年 , 但当前人类没有办法开发氘氘核聚变 , 更不用说商业化 。 也就是说人类能掌握的核聚变总量仍有限 。 比不上可以利用的太阳能 。
地球上水资源吸收太阳能 , 蒸发1吨水需要700度电能 , 光照较好的沙漠可以一年一平方米蒸发1~3吨水 , 一万平方公里能蒸发100~300亿吨 , 吸收700~2100亿度电能 , 人类目前每年消耗能源折算约200万亿度电能 。 地球上沙漠荒漠有1.5亿平方公里 。 如果都用水蒸发来吸收太阳能 , 那么1年到3年吸收能量相当地球月球所有氘氚为燃料的核聚变总和 。
也就是说人类心心念念的可控核聚变在太阳面前 , 真的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 中国科学家一路领先 , 会不会走到一条错误的方向 , 或者没走最好的道路上?
如何地利用这水吸收太阳能的自然规律 , 满足人类能源需求 。 下面以福河工程为例 , 说明核聚变之外的选择有很多 , 能效超过核聚变 。
福河工程是往准噶尔盆地内沙漠调水 , 沙漠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 , 沙漠年蒸发量在2~3米 , 一年可以蒸发1000亿吨水 。 截流额河100亿吨水 , 存10年就能达成这样的目标 。 而蒸发1000亿吨水需要约70万亿度电能 , 2021年中国发电量是8.4万亿度 , 十倍于全国全年发电 , 如果蒸发水的能量有1%转化为电能 , 也就是1000亿吨水有1200米落差可用来水力发电 , 能发4000亿度 。 可能增加约二十分之一的发电量 。 光伏发电技术努力了几代人 , 其发电量不到这个工程预期 。 而实现这个工程投资不超300亿 , 再加上数千亿水电站投资即可 。
仅仅是从太阳能STS的利用角度 , 这些水利设施的建设成本低 , 盆地内三面环山 , 山体海拔高度都是两三千米一半的落差可发电 , 水汽的逃逸量少 。 能否达到预期?如果可以 , 那么这是太阳能利用方式的比较好的方案 。
往沙漠调水数万亿吨水 。 水循环对大气的影响远超过二氧化碳 , 沙漠荒漠面积占到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 人类大规模开发荒漠沙漠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这数万亿吨水 , 在陆地上再次变为降雨 , 人类掌控的电能将会增加数倍 , 但不能控制降雨地点 , 雨水不是你指哪里他就下到哪里的 。 陆地上面积三分之二有大量水份蒸发 , 有很多雨水下到了海洋中 。 但是福河工程的水利工程投入产出比极高 , 哪怕只达到能源产出预期十分一 , 也就是只增加700亿度发电量 , 这个预期只要有足够多水资源都能达成 。
有人说核聚变也是太空开发 , 星际旅行的最好选择 , 说这话的都是没头脑的 。 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只可以大规模开发月球、火星 。 月球太阳能1.3KW每平方米 , 火星也有0.5KW的功率 。 太阳就是天然的核聚变 , 你还在飞船上装一个核聚变装置?如何在月球火星应用太阳能才是正道 。
还有不少网友就能量密度、转换效率、热力学原理和家国情怀角度在以前的文章评论中做出了讨(骂)论(我) 。
这些朋友可不可不骂人 , 我就一个自媒体写作者 , 他们口中的民科 。 但如果说福河工程能够以数千亿的投资带来4个三峡工程的发电量 , 虽说是理论上的 。 就凭这个数据 , 他们都不该骂我了 。
推荐阅读
- 将100万人送上月球火星,并实现能源自足
- 月球要“离家出走”?它正在逐渐地离开地球,人类生活将会被改变
- 真正好用的天文望远镜怎么选?当当狸智能天文望远镜竟可以这么玩
- 月球发现飞行物,无法探索的月球背面,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
- 外星人的科技比人类高级?根据宇宙和天体年龄推测,人类是实验品
- 知识的来源
- 生存危机——文明的试金石?这要从玛雅人被末世论说起
- 微生物菌剂功能多,改良土壤轻而易举!
- NASA公布月球“微距照”:几乎是擦身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