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错了?螃蟹竟在地球上出现了5次,相同形式为何不断出现?( 二 )


不幸的是 , 通过化石来复原的模型可能和动物原有的长相会有很大不同 , 我们很难判断相同的事情是否真的在不断发生 。
好消息是 , 还有一个不错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 那就是我们这个生物群体——哺乳动物 。
现在地球上生活着两大类哺乳动物 , 分别是胎盘动物(包括我们)和有袋动物(袋鼠等) , 两者在大约1 亿多年前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 。
不过 , 现在有袋动物主要生活在大洋洲和美洲 , 而胎盘动物则生活在更多地方 , 这种隔离导致了两次几乎独立的“进化实验” 。

就目前来看 , 结果就是 , 有袋类和胎盘类都进化出了“鼹鼠”、“老鼠”、“食蚁兽”、“飞天鼠”、“猫” , 以及“狼” 。
虽然这些动物来自完全不同的分支 , 但是它们得到的身体细节却惊人的相似 。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特别简单 , 用一个术语来解释就是趋同进化——生物为了适应相似的环境进化出相似的身体结构 。
但是 , 让人有点意外的是 , 趋同进化其实发生在更小的单位 , 从单一器官的相似 , 到分子层面的相似都存在 。

比如我们的眼睛 , 这可能是人体最有意思的器官了 , 它通过晶状体、虹膜、视网膜等结构完成了类似拍照的功能 , 但远在海洋深处的章鱼却也得到了一个和我们相似的、有着拍照功能的眼睛 。
如果往更普遍地说的话 , 眼睛在不同的动物群体中可能已经独立进化了40次 , 即使是没有大脑的箱形水母 , 其四只触手的底部也有带晶状体的眼睛 。
当然 , 除了眼睛之外 , 颌骨、牙齿、耳朵、鳍、腿、翅膀……等结构在整个动物的生命树中都在不断独立进化 。
最近 , 科学家们还发现这种情况也发生在分子水平 , 我们眼睛中的视蛋白分子将光子转化为化学能 , 使人类能够看到 , 这与箱形水母中的视蛋白分子非常相似 , 而两者完全平行进化 , 不带任何“借鉴和参考” 。

最后
【达尔文错了?螃蟹竟在地球上出现了5次,相同形式为何不断出现?】我们经常会说地球上人类的出现纯属偶然 , 但从这种趋同进化中不难发现 , 人类可能一点也不独一无二 。
至少“得到”人类的一些最关键的因素——比如好奇心、语言、使用工具、学习……等等 , 在动物界都是普遍存在的 。
其实 , 如果这个问题往更大的方向去思考的话 , 那么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外星人(如果生命在宇宙的其它地方进化)对我们来说也不会太陌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