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赚取巨额利润,250多家机构铤而走险核酸造假!哪儿根上错了?


为赚取巨额利润,250多家机构铤而走险核酸造假!哪儿根上错了?


文章图片


为赚取巨额利润,250多家机构铤而走险核酸造假!哪儿根上错了?


文章图片


为赚取巨额利润,250多家机构铤而走险核酸造假!哪儿根上错了?


文章图片


都说“大疫不过三” , “口罩事件”现在已经持续三年之久了 , 从国家的检测方式上来看 , 就是通过大量的核酸检测来找出来阳性病例集中隔离治疗 。 原本核酸检测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 谁想一些人却借机发国难财 。
多个省份已经展开了核酸机构的排查工作 , 排查结果显示 , 有250家检测机构铤而走险频繁造假核酸报告被相关关部门责令整改 。 这里面甚至还有一些上市公司涉及其中 , 如华大基因、兰卫医学以及和合诊断等 。

一、 阴沟里的“财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件?要知道目前“口罩事件”在全国都呈现出了严峻形势 , 各地病例频繁爆发 。 当地相关部门遏制不住阳性源头 , 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 , 民众们也有因此被关几个月失去工作的 , 甚至还出现了情绪抑郁轻生的事件发生 。
【为赚取巨额利润,250多家机构铤而走险核酸造假!哪儿根上错了?】在如此危急时刻 , 竟然还有人捣乱 , 盯上了阴沟里的“财富” , 打着核酸检测的“名义”发国难财 。 他们利用核酸造假让核酸检测无休止的进行下去 。 民间甚至还流传出了这样一句话 , “如果把人的生死权交给买棺材的人 , 那世间还会有长寿之人吗?”答案肯定是:不会 。

由此可见 , 涉及国计民生的、关乎百姓生命的权利一旦落入某些资本手中 , 百姓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 要知道 , 在病毒刚刚传播时 , 全国进行常态化全员核酸检测 , 每年都需要支出1.45万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 , 如此巨额利润让一些无良检测机构蠢蠢欲动 。
之前就有报道称 , 河南检测机构中出现事故的金域医学在核酸检测“工程”中收获了丰厚利润 。 据金域医学财报中显示 , 2021年实现营收119亿元!如果没有人去监管 , 想必这些无良机构只会更加猖狂 , 无视人民的利益 , 践踏人民的生命 。

二、国家出击斩断“利益黑手”法治社会就要以法“治”民 , 就像去年的中科润达一样 , 如果当时那13个核酸阳性人员没有被单管复核 , 如果当时中科院士陈赛娟对核酸结果没有质疑 , 也许这个机构现在还逍遥法外!还会有更多健康的人被拉去隔离 。
我们无法得知 , 一个城市被叫停静默 , 整个城市全体百姓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 全国也不过才270多个地级市 , 相当于每个地级市就有一家造假机构 。 这也照应了马克思的那句话:如果利润达到百分之三百 , 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

国家卫健委应急司司长在发布会上强调 , 今年以来 , 北京、安徽、河北、河南、内蒙古等地检测机构都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 , 现已对此进行了严肃处罚 , 一些还追究了刑事责任 。 接下来卫健委还会继续加大监管力度 , 一经发现 , 依法严办 。
三、 雨过总会有天晴有数据显示 , 疫情爆发前 , 我国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只有4946家 , 截止今年5月份 ,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就有1.3万家 , 超过3.5万个检测实验室可以进行核酸检测 。 可以说超过60%的医学机构是在疫情爆发后的这两年时间内成立的 。

这些检测机构是否合格 , 是否规范都是不可预料的 , 当然出现这些问题也不单单是监管方面的纰漏 , 更多的应该是资本力量的垄断 。 正是因为这项重大的工程被私有资本加以利用 , 才衍生出了恶性事件 。
不过这也给企业提出了警告 , 面对巨大的诱惑 , 是应该不计后果的冲上去还是应该冷静下守住良心 , 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同时也强烈呼吁要建立以公立机构为主体 , 第三方检测机构为重要补充的检测体系 , 提高核酸检测能力 , 减少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利润空间 。

雨过总会有天晴的一天 , 国家的严厉打击相信会让无良机构迷途知返 , 知道铤而走险的后果 。 同时也提醒了广大群众 , 面对不合理的异常行为 , 要勇于质疑 , 也许就及时制止了自己生命财产的损失 。
结语国难当头 , 没有哪片土地是属于个人的 ,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也不是一句空头口号 。 面对巨大诱惑能够及时止步更是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的基本素养 。 大灾面前 , 谁去触碰法律底线 , 去跟人民作斗争 , 谁就第一个被“法办”!对此 , 大家还有其他看法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