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真是种族天赋?我国宇航员在太空种水稻,首次结籽有何意义?


种菜真是种族天赋?我国宇航员在太空种水稻,首次结籽有何意义?


文章图片


种菜真是种族天赋?我国宇航员在太空种水稻,首次结籽有何意义?


文章图片


种菜真是种族天赋?我国宇航员在太空种水稻,首次结籽有何意义?


文章图片


种菜真是种族天赋?我国宇航员在太空种水稻,首次结籽有何意义?


文章图片


种菜真是种族天赋?我国宇航员在太空种水稻,首次结籽有何意义?


文章图片


随着本月四号晚的一道流星划过 , 神舟十四号飞船的返回舱完成了降落 , 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纷纷表示:出舱状态良好 。
这也预示着神舟十四号载人任务的完美收官 , 我国的载人航天科技 , 以及太空探索技术都会因此再上新的台阶 。

毕竟 , 神舟十四号飞船的返回舱带回的不仅仅是航天员 , 还有各类珍贵的太空研究标本 。
但令人大受震撼的是 , 这些标本中竟有着一株水稻 。
来自太空的水稻【种菜真是种族天赋?我国宇航员在太空种水稻,首次结籽有何意义?】众所周知 , 水稻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 , 如今养活着地球上过半的人口 , 这意味着 , 水稻的栽种 , 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着人类繁衍的 。
毕竟 , 人是铁饭是钢 , 一顿不吃饿得慌 , 若缺失水稻这种粮食 , 那世界人口的数量必定也会大打折扣 。

值得一提的是 , 该理念在太空探索领域中也同样适用 , 要知道 , 人类若想达成移居太空的宏愿 , 那粮食问题就是最先要解决的 。
因此 , 秉承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思维的我国 , 便就想到了用神舟飞船来进行太空农业的研究 , 这就是在为以后的太空移民做准备 , 而前文提到的太空水稻 , 其实也就是该项目的实验标本 。
据项目负责人郑慧琼博士介绍 , 水稻实验启动于本年度七月 , 旨在研究微重力条件下高等植物开花调控的分子机理 。
当然 , 为了保证过程的完整性 , 本次实验采用的是“从种子到种子”的模式 , 即带着水稻种子升空 , 然后在失重环境下对种苗进行培育 , 待水稻结籽后又将其带回 。
按照现在公布的资料来看 , 该实验从7月末注入营养液开始 , 直至11月25日完成结籽结束 , 整个项目进行了整整120天 , 这与水稻在地球上的生长时间相当 。

另外 , 与水稻一同进行实验的 , 还有一种名为拟南芥的十字花科作物 ,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 前面的“拟南芥”三个字是极其陌生的 , 但后面“十字花科”可能就要熟络一些了 。
因为在这个科属中 , 还涵括着如小白菜、青菜和芥菜这类“桌上常客” , 所以 , 拟南芥参与实验 , 其实是为太空蔬菜的种植打下基础 , 如此一来 , 中国的太空农业就正式完成了“一饭一菜”的搭配了 。
不过 , 无论是水稻的种植 , 还是拟南芥的培植 , 这些在地球上较为简单的农业活动 , 在太空环境下却变得十分困难 。
太空农业的困难首先 , 我们都知道太空环境不同于地球 , 那里几乎没有重力的制约 , 这意味着 , 植物在开枝散叶时 , 就会出现随机生长的情况 。
比如根茎很可能只会在泥土表面延展 , 而不会像在地球那般 , 受重力牵引向着土地深处延伸 , 而一旦出现这种状况 , 那植物的养分摄取就会出现问题 , 甚至连根基都会出现动摇 , 进而影响整株植物的成长 。

最好的证明就是本次带回的水稻 , 根据专家们的观测和对比 , 太空水稻的茎叶夹角变得更大 , 总体的生长也显得更为松散 。
而且矮秆品种还长得更矮了 , 就连拟南芥也受微重力的环境影响 , 出现了水分流动异常的情况 , 进而导致开花延迟 , 显然 , 这对于太空的作物种植而言 , 并不是什么好事 。
除此之外 , 太空中进行浇水也是一个技术活 , 在地球上我们只需将水浇进盆土中 , 那重力就能帮助人类让水分下渗 。
可在微重力环境下 , 这些水可没有如此“安分” , 它们很可能会从土堆中逃逸 , 在飞船内四处飘浮 , 对航天员和飞船机械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
所以 , 为了能确保水安全 , 也为了能节省太空水资源 , 航天员往往会用薄膜封住作物 , 然后用注射的方式 , 来对植物进行补水 , 可谓是麻烦至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