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类直接相关的“天地”范围


与人类直接相关的“天地”范围


宇宙有多大?至少在目前 , 我们无法确定其边际 , 因此我们说宇宙是无穷无尽的 。
但是 , 与人类直接相关的宇宙却有一个范围 。 更远的范围虽然有关系 , 但至少 , 关系不是太直接 。
中国古代医学研究“五运六气”等 , 涉及的对象基本上相当于大气层以内的范围 。
1、大气——相当于人体肺及其所主的“气“ 。
臭氧层及其外各层 , 很象人体中的“卫气” 。
平流层与对流层 , 相当于人体的营气和宗气 。
附:现代科学发现:
大气层(atmosphere) , 是气象学专业术语 , 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 , 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 , 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 , 但没有确切的上界 , 在离地表2000~16000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 , 在地下 , 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气体 , 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 , 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气体 , 这些混合气体被称为空气 。 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 , 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 。 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 , 越高空气越稀薄 。
大气中组分是不稳定的 , 无论是自然灾害 , 还是人为影响 , 会使大气中出现新的物质 , 或某种成分的含量过多地超出了自然状态下的平均值 , 或某种成分含量减少 , 都会影响生物的正常发育和生长 , 给人类造成危害 , 这是环境保护工作者应研究的主要对象 。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 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 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
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 , 从地球表面开始向高空伸展 , 直至对流层顶 , 即平流层的起点为止 。 平均厚度约为12公里 , 它的厚度不一 ,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8公里 , 在赤道上空为17公里 , 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 , 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 。 其下界与地面相接 , 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 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 , 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 , 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 , 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公里 , 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
平流层距地表约10~50公里处的大气层 。 位于对流层之上 , 散逸层之下 。 平流层亦称同温层 , 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 , 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 , 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 , 而低温层置于底部 。 它与位于其下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 , 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 。 在中纬度地区 , 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50公里的高度 , 而在极地 , 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 。 对流层上面 , 直到高于海平面50公里这一层 , 气流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运动 , 对流现象减弱 , 这一大气层叫做“平流层” , 又称“同温层” 。 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汽 , 晴朗无云 , 很少发生天气变化 , 适于飞机航行 。
在20~30公里高处 , 氧分子在紫外线作用下 , 形成臭氧层 , 像一道屏障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及高能粒子的袭击 。
中间层又称中层 。 自平流层顶到85公里之间的大气层 。
电离层是地球大气的一个电离区域 。 60公里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 。 除地球外 , 金星、火星和木星都有电离层 。 电离层从离地面约50公里开始一直伸展到约1000公里高度的地球高层大气空域 , 其中存在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和离子 , 能使无线电波改变传播速度 , 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 , 产生极化面的旋转并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 。
外层(Exosphere) , 又名散逸层 , 热层顶以上是外大气层 , 延伸至距地球表面1000公里处 。 这里的温度很高 , 可达数千度;大气已极其稀薄 , 其密度为海平面处的一亿亿分之一 。 外大气层也叫磁力层 , 它是大气层的最外层 , 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 , 外面没有什么明显的边界 。
通常把1000公里之内 , 即电离层之内作为大气的高度 , 即大气层厚1000公里 。 [1-2

2、地球上的土 , 相当于人体脾胃及其所主的肌肉 。
所有生物体死后 , 都归于土 , 在土中腐化 , 然后才能重新被利用 , 进入新的循环 。
地心 , 相当于人体的胃 , 温度最高(在人体中 , 胃的温度是最高的) 。 一切败物首先要在胃中熔化 , 地心也是这个功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