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轨驻留期间 ,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还将迎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 。 完成6个月的太空“出差”任务后 , 计划于2023年5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
中国航天加速跑
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以后 , 将转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 。 航天员将长期在轨驻留 , 开展更加深入的空间科学研究和宇宙空间探索 。 中国空间站将为人类探索太空提供重要合作平台 。
回顾中国空间站的建造 , 离不开每一次中国载人航天任务的稳扎稳打 。 1992年9月21日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 , 代号“921工程” 。 在此后的30年中 ,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可谓从无到有 , 从弱到强 。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 , 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 并于21日顺利返回内蒙古着陆场 。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 是神舟飞船对太空的第一次“探索” 。 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 , 第三个掌握了飞船“天地往返”技术的国家 。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 , 我国“飞天第一人”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 , 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变为现实 , 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 。
经过多年发展 , 截至目前 , 我国已成功将16位航天员、26人次送入太空 , 任务成功率高达100% 。
2020年5月5日 , 为中国空间站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 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拉开序幕 。
2021年4月29日上午 , 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 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首个舱段——天和核心舱送入太空 。 天和核心舱起飞质量22.5吨 , 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 。 主要用于空间站统一控制和管理 , 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 , 可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 。
从自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告捷之后 , 我国成功将3舱、4艘货运飞船、4艘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 成功筑梦“天宫” , 跑出了新时代中国航天发展的加速度 。
责编:郭霁瑶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 ,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 )
推荐阅读
- 火星或有活火山 为寻找生命增添新希望
- 中学小学生关于神州十四号航天飞船知识科普介绍ppt讲稿
- “问天”实验舱发射成功!一文详解空间站建设概况
- 人类找不到外星人的原因,宇宙已被高维生物降维打击过?细思极恐
- 50年来载人航天器距月表最近的1次,“猎户座”借力月球加速返回
- 为何夜空是黑的?因为没有太阳?别闹,其中隐藏着深刻的宇宙奥秘
- 刘洋在太空半年,与2个男士共同生活,怎么保护隐私?
- 女航天员选拔要求已婚已育?新发现:生育导致骨骼成分永久性变化
- 航天员刘洋在太空6个月,和两名男同事一起工作,怎么保护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