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龙、迷惑龙甩尾真的能产生音爆吗?为什么?


梁龙、迷惑龙甩尾真的能产生音爆吗?为什么?


文章图片


梁龙、迷惑龙甩尾真的能产生音爆吗?为什么?


文章图片


梁龙、迷惑龙甩尾真的能产生音爆吗?为什么?


文章图片


梁龙、迷惑龙甩尾真的能产生音爆吗?为什么?


文章图片


梁龙、迷惑龙甩尾真的能产生音爆吗?为什么?


文章图片


梁龙、迷惑龙甩尾真的能产生音爆吗?为什么?


文章图片


梁龙、迷惑龙甩尾真的能产生音爆吗?为什么?


音爆是物体在空气中的移动速度超过音速(音障)时产生冲击波而出现的听起来像巨大爆炸的声响 。 通常 , 我们认为音爆离我们很远 , 毕竟在我们的认知中 , 通常一些超音速的飞机才能产生音爆 。

但其实音爆离我们并不远 , 因为在公园里一些老大爷在挥舞长鞭时 , 通常能发出巨大的响声 , 这种响声并不是鞭子在折叠碰撞时发出的声音 , 而是鞭子末梢速度达到音速(340米/秒)而产生的音爆 , 所以 , 公园里挥鞭子 , 其噪音污染程度是相当高的 。

通过外力来产生音爆是可以的 , 那么地球上的生物本身能不能产生音爆呢?答案是能 , 但非常的困难 。 在现存的生物中 , 飞行的生物是无法突破音障的 , 飞的最快的鸟游隼最快不过389公里每小时的速度 , 离音速1224公里每小时还差得远呢 。
有人说螳螂虾的击打速度可以突破音障 , 但其实它的附肢弹出时最快的时速才仅有80公里每小时左右 , 离音速远着呢 。

从目前的研究看 , 现存速度能突破音障的生物只有一种它就是球孢水玉霉(Pilobolussphaerosporus) , 它是水玉霉科下的一种真菌 , 主要生长在动物的粪便上 , 它们的繁殖靠的是喷射孢子 , 在生长时 , 它们的孢囊梗逐渐的吸水膨胀 , 形成孢囊下泡 , 为白色透明状 , 与此同时孢子囊由最初的黄色变为黑色 , 逐渐的成熟 , 之后吸满水的孢囊下泡会突然爆破 , 将黑色的孢子囊喷射出去 。
在这个过程中 , 它要在2微秒内即200万分之一秒从静止加速到8米/秒 , 这个速度显然已经超过了音速 。

除了球孢水玉霉外 , 再也没有生物能达到这个速度了 。 不过 , 早在20世纪末 , 科学家们通过计算机建模和模拟 , 得出了一个结论 , 许多大型的食草恐龙 , 比如梁龙 , 迷惑龙等在甩动自己长长的尾巴时 , 最快速度能超过音速 , 从而产生音爆将猎食者吓跑 ,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

大型食草恐龙突破音障的尾巴?
在恐龙世界 , 大型的肉食性恐龙无疑是食物链最顶端的动物 , 尤其是像霸王龙这种体型庞大的恐龙更是能对大多数的植食性恐龙形成威胁 , 所以在肉食性恐龙也在变大的恐龙时代 , 仅仅是体型变大显然是不够的 , 植食性恐龙必须有自己的防御机制 , 就像如今的大象的象牙、水牛的牛角一样 。
所以 , 像三角龙等植食性恐龙就有有粗壮的角 , 剑龙身上布满了尖锐的骨质板 。

而像梁龙 , 迷惑龙就没有这种防御性的武器 , 但是它们有一条几乎占了身体一半长度的尾巴 , 比如体长平均在21-23米的迷惑龙 , 仅仅是尾巴长度就长达9米 , 而拥有着平均27米体长的梁龙 , 其尾巴长度可达14米 , 显然如此长的尾巴不是摆设 。

长长的尾巴对于大型植食性恐龙来说 , 不但能够让身体更好的保持平衡 , 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尾巴像一根长鞭一样 , 具备很强的攻击性 。
早在20世纪末 , 随着大型植食性恐龙化石的逐渐被发现 , 科学家们也对它们长长的尾巴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 通过研究 , 科学家们发现迷惑龙的尾巴根部直径可达91厘米 , 梁龙甚至超过了1米 , 而它们的尾巴尖却非常的细 。

之后 , 到了1997年 , 微软的前CTO(首席技术官)内森·米尔沃德联合物理学家PhilipCurrie通过迷惑龙的化石对其尾巴进行了计算机建模 , 之后利用建模模拟了迷惑龙甩尾的动作 , 通过计算机分析 , 他们发现在甩尾时 , 尾尖的极致速度能达到355米每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