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消毒液与次氯酸钠的作用机理和区别


次氯酸消毒液与次氯酸钠的作用机理和区别


次氯酸:据日本科学家Fukuzaki教授2006年发表在《Biocontrol Science》上的论文解释了次氯酸的杀菌原理 , 细胞膜表面是带有负电荷的 , 而次氯酸是中性小分子 , 可以穿透细胞膜 , 进入细胞内部 , 并与其内部的DNA和线粒体发生反应使其死亡 , 直接杀菌 。
其次 , 次氯酸在杀菌、杀病毒过程中 , 不仅可作用于细胞壁、病毒外壳 , 而且因其分子小 , 不带电荷 , 还可渗透入菌(病毒)体内与菌(病毒)体蛋白、核酸和酶等发生氧化反应或破坏其磷酸脱氢酶 , 使糖代谢失调而致细胞死亡 , 从而杀死病原微生物 。
次氯酸钠:以84消毒液为代表 , 其主要成分就是次氯酸钠 , 主要作用通过水解作用形成次氯酸 , 再次通过形成的次氯酸进行杀菌 , 间接发挥消毒作用 。
主要以84消毒液为代表 , 一般是通过氯气(Cl2)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制得 , 反应产物中的次氯酸钠是消毒液的主要成分 。 次氯酸钠消毒水的主要的作用方式是通过水解作用形成次氯酸 , 再次通过形成的次氯酸进行杀菌 , 间接发挥消毒作用 。
【次氯酸消毒液与次氯酸钠的作用机理和区别】
次氯酸和次氯酸钠区别如下:
1、这两者的化学方程式不同 。 次氯酸HClO , 次氯酸钠NaClO 。
2、杀菌原理不同 。 次氯酸分解形成新生态氧 , 新生态氧的极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上的蛋白质等物质变性 , 从而致死病原微生物 。
氯酸钠通过水解形成次氯酸 , 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态氧 , 新生态氧的极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上的蛋白质等物质变性 , 从而致死病原微生物 。
3、它们的特性不同 , 次氯酸被用来杀死入侵的微生物病原体 , 也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 , 无细胞毒性 , 作用后直接还原为水 , 无毒无害 。
次氯酸钠水解的过程会产生游离氯 , 游离氯与有机物质结合 , 形成致癌物质 。 次氯酸钠属强碱性 , 会造成腐蚀损害、危害 。
【应用范围的差异】
次氯酸钠(84消毒液):主要用于漂白、工业废水处理、造纸、纺织、制药、精细化工、卫生消毒等众多领域 。 不建议使用84消毒液对蔬菜水果等食物、餐桌厨房用具进行消毒 , 避免消毒液残留 。
次氯酸:广泛用于食品、饮料、水产品、畜产品工厂的杀菌消毒 , 厨房、餐饮店、农林牧渔、实验室、药厂、医院、养老院、幼儿园、学校、酒店等环境、双手、皮肤和黏膜的消毒 。 它不仅可大面积喷雾使用 , 还能用于空间杀菌除味、除甲醛除螨 , 在杀菌作用后直接还原成水 , 无腐蚀残留 。
在应用场景上 , 次氯酸凭借着杀菌谱广、杀灭力强、安全性高、环保性好等优点 , 使用得更为广泛与全面 。
次氯酸钠(84消毒液):有刺激性气味 , 具有腐蚀性 , 不能和醋、洁厕灵、洗衣粉、苏打粉等清洁产品混用 , 混合后会产生有毒氯气 。 氯气 , 是一种刺激并损伤呼吸道的气体 , 大量吸入的话 , 会使人咳嗽、呼吸困难 , 甚至晕倒危及生命 。
次氯酸:近人体酸碱度PH值 , 温和无刺激 , 无色无味 , 可直接接触皮肤 , 老幼、孕妇、敏感肌皆适宜 。 在2019年4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新标准(GB/T36758-2018)中 , 唯一明确次氯酸可以进行空气消毒 , 直接接触人体手、皮肤、黏膜 。
【使用方式差异】
次氯酸钠(84消毒液):通常需要手动 , 按比例进行稀释使用 , 且稀释过程中需佩戴防护措施 。 此外 , 使用次氯酸钠(84消毒液)消毒时 , 应避免小孩、老人在场 , 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在作用 30 分钟后用水清洗 , 去除消毒残留 。
次氯酸:可直接使用 , 无需调配和勾兑 , 使用时无需佩戴防护措施 。 它的成分稳定 , 可大面积喷洒、可涂抹浸泡、可免洗、可直接接触皮肤 , 无安全隐患 。
从以上对比来看 , 次氯酸是相对来说安全性能高、杀菌能力强、环保性好等优点 。 选择合适的消毒水 , 做好日常的卫生消毒工作 , 给自己和家人一个最好的防护 。
其他区别
实用性和作用范围不同 , 次氯酸无刺激、无毒 , 吸入无毒 。 可直接接触 , 并且可直接作用于空气消毒 。 次氯酸钠避免直接接触 , 次氯酸钠具有强烈的刺激性 , 使用时必须佩戴好防护措施如手套 。
避免与酸混合 , 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可混合使用 , 两者相遇后 , 就会发生化学反应 , 从而产生氯气 , 有高度刺激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