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首席推荐官肖雯对话香帅: 2023年投资中最重要的三件事( 二 )


2015年 , 她离开广发 , 创立了盈米基金 , 推出了“且慢”APP 。
说到为什么很多基民是亏钱时 , 肖雯总跟我讲了个资管圈的真实故事:
2020年初 , 有基金公司在某家银行发行了一个产品 , 一共10800个客户 。 2020年是牛市 , 所以产品涨的很好 , 到6月底净值增长60% , 算是非常优秀的业绩了 。 基金管理者也很高兴 , 想看看数据 , 算一下给投资者挣了多少钱 。
数据拉出来以后 , 他们自己都愣住了:一个半年60%收益率的产品 , 10800个客户中 , 获得了30%以上收益的人数 , 你们猜是多少?
说到这里 , 肖雯总卖了个关子 , 看着我 , “香帅老师 , 你猜猜看?”
我想了一下 , 应该不超过10% , 也就是1000人吧?
她摇摇头 , 给出了答案 , 8个 。
饶是我觉得自己对中国投资者「期限短」这件事有点认识 , 也被这个数字惊到了 。 一个只需要坚持半年就赚60%的产品 , 居然只有0.074%(万分之7)的客户能获得30%以上收益 。 所以 , 你可以想见 , 大家“调仓换手”有多频繁 。
而“调仓换手”的交易频次 , 基本上是判断资本市场“韭菜值”的一个重要指标:
交易越频繁 , 亏损越多 , 韭菜值越高 。
比如说 , 美国DALBAR研究所发现 , 从1992年至2012年 , 美国典型散户投资者的平均持有期只有6个月 , 这些投资者的年化收益比标准普尔500指数少三个百分点 。
中国投资者更不用说了 。 2021年 , 富国、交银和景顺长城等几家基金公司联合发布了一个中国公募基金投资者盈利的洞察报告 , 发现投资者盈利水平和持仓时长成正比 , 其中3个月的持仓时间是一道最明显的门槛——
持仓小于3个月的 , 基本就是两个字:亏钱 。
但实际上过去5年 , 中国基金行业业绩表现并不差 。 2017年至2021年 , 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为11.7% 。 这个数是不是远超你想象?比同期的上证指数 , 房地产的回报率都要高出一大截 。
但不好意思 , 近60%的基民自投资以来却是亏钱的 。
肖雯总简单扼要总结说 , 「频繁交易」是赚钱的大敌 。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无法对抗人性的弱点 , 选择产品时 , 喜欢追逐热点、按排行榜来购买产品 , 面对波动时容易产生常见的“追涨杀跌”、“频繁交易”、“赎旧买新”等不理性的投资行为 。
这一观点 , 和橡树资本的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不谋而合 。 马克斯是过去20年全球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 。 他创立的橡树资本在管规模1590亿美元 , 十年累计回报超过10倍 , 是华尔街的标杆之一 。
2022年11月 , 他在一篇名为《真正重要的究竟为何》的文章中提出了4件“投资中不重要的事” , 包括短期事件 , 短期表现 , 短期波动 , 和过度交易 。
对于普通投资者怎么挣钱 , 肖雯总和马克斯有着极其相似的价值观 , 总结出了四个字:扛住波动 。
所以 , 2023年投资中最重要的第一件事:管住手 , 扛住波动 。
2.找投顾 , 相信专业的力量
大部分人看到专业投资顾问这几个字可能很迷茫 , 或许会觉得这是富人才能享受的服务 , 其实不然 。 现在 , 在中国市场上 , 为普通投资者服务的投资顾问公司已经开始出现 。
2019年12月 , 3家独立基金销售公司首批获得了证监会的第三方投顾试点牌照 , 除了盈米之外 , 另外两家是蚂蚁和腾安基金 。
投顾有什么用?能帮助我不赔钱吗?这大概是我们老百姓最想问的问题 。 我也把它抛给了肖雯总 。
她在一张白纸上 , 写了一个投资收益的公式:
客户基金投资的收益=市场β +基金经理的α +客户的投资行为(可正可负) 。
她解释说:市场β也就是行情 , 是个人不能左右的 , 它短期会随着经济的状况和市场的情绪波动 , 但长期而言 , 它会反映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盈利的能力;
基金经理获取α , 这是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工作 。
那投顾的工作是什么呢?在全市场选出符合现在市场风格或客户资金需求的基金组合 , 因为现在整个市场现存的基金数量已经超过1万支 , 普通人两眼一抹黑 , 可以说完全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
这就是投顾的用处之一:帮助大家挑选产品和构建合适的基金组合 。
就这样?当然不是 。 肖雯总接着说 , 影响投资收益的第三项因素是投资者行为偏误 , 比如说追涨杀跌 , 过度关注波动 , 频繁交易......
我打断她 , 接了个龙:还有跟风买入 , 踩踏出逃 , 听\"内幕消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