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首席推荐官肖雯对话香帅: 2023年投资中最重要的三件事


且慢首席推荐官肖雯对话香帅: 2023年投资中最重要的三件事


最近 , 且慢首席推荐官肖雯与著名金融学者香帅展开了一场关于财富价值观的对话 。 总结出2023年投资中最重要的三件事:管住手 , 扛住波动;找投顾 , 相信专业的力量;拥抱权益、拥抱长周期 。
且慢 , 前面听说风很大 。
——《飞云之下》
相信大家也知道 , 最近 , 理财产品破净 , 也就是亏掉本金的事情闹得很大 。 截止到11月26日 , 共有4709支理财产品在11月以来破净 。 11月以来 , 单周跌幅最大的两只理财产品分别下跌了27.58%以及25.70% 。
理财大规模破净这事 , 让老百姓们一下子慌了神 。
这可是银行啊 , 这可是理财产品啊 , 之前不都是“保本”的吗?
他们向着理财经理 , 发出了来自灵魂的拷问:“啥 , 理财还能亏钱?你当时怎么和我保证的 , 啊?#%%##!@” 。
我们后台的同学好多伤心的留言——
“类似产品 , 第一次遭遇亏损 , 赎回了”;
“第一次买理财就亏了 , 银行理财经理说 , 他没见过这种情况....”
就像爱情海枯石烂的誓言成空 , 大家气急攻心 , 纷纷赎回 。
越亏越想赎回 , 越赎回 , 市场价格下跌越厉害 , 变成了一个负向的螺旋 , 市场越发恐慌 , 越是踩踏出逃——
这种被称为“流动性螺旋”的故事其实一直在股票市场上演 , 只不过 , 这次轮到了我们中国老百姓眼里最“安全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而已 。
一个扎心的事实是 , 2022年资管新规落地后 , 中国市场上 , 再也没有“保本保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 , 银行理财彻底“净值化” 。
什么叫净值化?说白了就是每只产品“自负盈亏” , 银行说 , 赚了 , 我不抽成 , 亏了 , 我不负责——
咦 , 这不就是基金吗?是的 , 净值化后的“银行理财产品” , 实质就是基金产品 。 银行理财经理的角色 , 更像基金公司的销售人员 。
一个让人迷惑不解的问题是 , 为什么之前银行理财产品可以保本 , 有正的绝对收益 , 而现在不行了?
中国古话说的好 , “时也 , 命也 , 运也 , 非吾之所能也” 。
过去银行理财产品“保本” , 是建立在中国经济高增速的基础上的 。 比如说2008年-2016年 , 中国平均经济增速8.47% 。 占银行贷款30%以上的房地产行业 , 增速更是高达16.69% 。
当时市面上收益超过15%的项目不鲜见 , 加点杠杆 , 到20%、30%以上不稀缺 , 完全可以承受10%以上的融资成本 , 所以一个“4-5%”的理财产品 , 确实“保本”不难 。
人类都是历史经验的产物 。
高增长时代 , 遍地都是黄金 , 居民、银行、企业都能顺利拿到可观的收益率 。 这样的时代形成的理财价值观 , 「高收益」和「刚兑」是底色 。
可是 , 长者说 , “人的一生当然要靠自我奋斗 , 可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 疫情三年的冲击 , 资管新规落地 , 彻底将历史的真实面目露了出来——
中国经济已经转入了易冷难热 , 温和增长的年代;
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开始进入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靠房地产和各种资金通道支持的“保本”银行理财市场 , 以及各种花式的“金融产品” , 包括P2P , 小贷 , 万能险.....都成了昨日黄花 。
剥离了过去十多年的时代光芒和躁动后 , 我们会发现 , 人类社会只有一种正确的投资理念 , 那就是风险和收益匹配 。
刚兑时代已经过去 , 风险与收益匹配的净值化时代正扑面而来 。 个体的命运逃脱不了时代的洪流 , 不管你是否准备好 , 都得要接受 。 这是我们要面对的第一个现实 。
第二个现实则是 , 市场上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 净值型产品收益不确定、有波动、周期长 , 这种多样性、复杂性和逆人性 , 让人难免感到无所适从 。
旧地图永远寻找不到新大陆 。
过去十几二十年 , 我们普通百姓已经形成的“高收益、无风险、短期限”的肌肉记忆 , 可能需要用一代人的时间去改变 。 改变总是痛苦的 , 但不改变更加痛苦 。
那么 , 2023年 , 我们应该改变过去的哪些投资观念?我给大家总结了在2023年投资中最重要的三件事 。
1.管住手 , 扛住波动
上周我回上海 , 特地去见了盈米基金的肖雯总——
肖雯曾经是中国排名前5的广发基金主管销售的副总裁 , 在带领广发打出市场营销这片天空后 , 她越来越觉得 , “财富管理”是一个逆人性 , 但真正能和时光同行的终生行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