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平凉乡村诗意之旅——壮美崆峒(十一)柳湖镇新李村乡村记忆馆

崆峒|平凉乡村诗意之旅——壮美崆峒(十一)柳湖镇新李村乡村记忆馆

文章图片

崆峒|平凉乡村诗意之旅——壮美崆峒(十一)柳湖镇新李村乡村记忆馆

文章图片

【崆峒|平凉乡村诗意之旅——壮美崆峒(十一)柳湖镇新李村乡村记忆馆】崆峒|平凉乡村诗意之旅——壮美崆峒(十一)柳湖镇新李村乡村记忆馆

柳湖镇新李村乡村记忆馆
记忆馆以保留自然村庄印记为主题 , 让群众在“乡愁”中感悟社会进步 , 在“记忆”中传承乡土文化 。

一部村史 , 几多乡愁 。 凝聚农村历史记忆的乡村记忆馆是记录村史沿革、村落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 , 对于传承村镇记忆、村民道德教育有着重要作用 。 崆峒区柳湖镇新李乡村记忆馆就承载着这样的历史记忆:从村史溯源、历史钩沉、火红的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村风民俗、风味小吃、时代风采7个方面全方位展示了新李村70年来的沧桑巨变 , 既有战天斗地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艰苦岁月 , 也有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们过上幸福生活的开心时刻 。 馆里共陈列有500多件展品和230张老旧照片 。

走进新李乡村记忆馆馆里 , 小推车、纺车、电影机、留声机、各种陶罐等农家日常用品一一映入眼帘 , 它们讲述着往昔生活的苦辣酸甜 , 见证着新李村曾走过的一段艰难历程 。

“老支书”李少华是新李村乡村记忆馆建馆的见证者 , 也是亲历者 。 当初建馆时 , 村里向村民征集老物件 , 李少华带头捐赠 , 在他的带动下 , 村民们主动将家中的老物件捐赠了出来 , 在他们看来 , 摆在乡村记忆馆比藏在家里更有意义 。 在李少华捐赠的物品中 , 有一辆他珍藏已久的独轮小推车 , 在那个生产资料匮乏、交通不便的年代 , 他的父亲亲手做了这辆小推车帮助家里人进行生产劳动 。 时至今日 , 小推车上岁月的痕迹依然历历在目 。 “这个工具在当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 解放了生产力 。 后来村里有了架子车 , 就把小推车替代了 , 我们把这辆小推车一直保留到现在 。 ”李少华告诉记者 。

谈起建馆的初心与不易 , 李少华说:“我担任新李村第三任支书的时候 , 就有建乡村记忆馆的想法 。 当时 , 我们把新李村在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一座大礼堂 , 通过改造、加固、维修、装饰以后 , 从7个板块展示新李村自1970年以来的发展和变化 。 当然在建馆初期 , 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 由于许多历史资料缺失 , 档案资料保存不完整 , 最后通过大量走访过去的老党员、老干部 , 还有一些德高望重的村民 , 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 。 我们创办乡村记忆馆 , 目的就是为了展示新李村的人文历史 , 用身边的事教育人、鼓舞人 , 教育党员干部群众能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 知党恩、记党情、跟党走、向前行 , 让新李村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 。 ”

近年来 , 新李村以“破四旧”“立四新”行动为抓手 , 完成改厕156户、硬化道路8.2公里、绿化5000平方米、修建文化墙75米 , 配套建成村卫生室、村级舞台及公厕 , 过去柴草乱堆、垃圾乱丢的现象彻底不见了 , 全村面貌变得干净整洁 。
备注 | 微游平凉旨在宣传平凉文化旅游 , 欢迎转载 。 部分文字、图片源自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 。
编辑:张耀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