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独角兽再现!时隔140年原来没灭绝,研究人员激动得跳起来( 二 )


而且因为当地居住民为土著 , 遵循着古老又原始的生活方式 , 对土地与自然的破坏极小 , 有助于保护当地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和生态环境 。 这样的生态环境正是无数独特又稀少的鸟类所需要的 , 也正是这样完整充足的生态环境才孕育出了罕见的黑枕雉鸠 。

此外 , 独角兽也有着特殊的寓意 , 比如 , 当难得一见的独角兽出现时 , 就能带出一系列平时难见的好运的事物 。 因此 , 黑枕雉鸠这一“鸟中独角兽”的出现 , 也被认为即将开启一个更多罕见生物现世的时代 。

黑枕雉鸠的濒危之谜人们对于黑枕雉鸠时隔140多年后的再次现身无疑是惊喜又开心的 , 但也充满了疑惑:这么多年里 , 黑枕雉鸠到哪儿去了呢 , 罕见到专家们甚至一度认为它已经灭绝?它是如何走到濒危生物这一步的呢?
提到生物的逐渐消失乃至灭绝 , 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的一个原因就是地质生态的碰撞 。
这样的地质碰撞并不是说一定要得是板块激烈撞击板块 , 大型火山无限期喷发这样的“异常事件” 。 事实上 , 很有可能只是一次潮涨潮落、只是一座相隔几千万里之外的火山瞬间喷薄而出、甚至可能只是一次海平面上涨 , 都能引起银河系平面上的震荡 , 地球化学变量的波动等 。

以上这些地质变动都是导致生物灭绝的原因 。 尤其是 , 巴布亚新几内亚处在赤道附近 , 受到的潮汐影响力变化范围是最大的 , 而潮汐变化通常正是预示着极端天气的到来 。
而且 , 这个国家四周都被火山所围绕着 , 极端天气下 , 干旱、暴雨、火山喷发以及太阳风暴都会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 导致适合鸟类们树栖的植被减少 , 也就逼得原本住在树上的鸟类不得不进化成为“地栖鸟类” 。

而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于森林以及树木的滥砍滥伐了 。 巴布亚新几内亚虽然并没有过多人类现代科技的痕迹 , 但是居住于此的原始部落土著会使得人类对树木的砍伐有增无减 , 毕竟 , 最原始的取火方式就是烧柴了 。
而且 , 木材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的出口资源之一 。 自2016年起 , 这个国家便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木材来源国 , 提供了29%的进口量 。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46.28万的国土面积中 , 70%的国土是森林 , 为珍稀动植物提供着栖息地 , 是这里八百万人民的生计基础 。 然而 , 自2016年至今的六年间 , 巴新国土上已有64万公顷的森林在消失 。 这些树木的消失未尝不是黑枕雉鸠消失多年的原因 。
失去森林的土地孕育不出丰富的生物种类 , 而单一的物种链只会导致鸟类的繁殖力、生存力都下降 。 从最开始的生物本身数量的减少 , 到生物本身蕴含的遗传序列信息的灭绝 , 最后的路只能是黑枕雉鸠濒临灭绝 , 生态系统面临崩溃 。

黑枕雉鸠的“独角兽”效应那为什么黑枕雉鸠会在140年后出现呢?它是只是因为没有出现在人类眼前才“短暂”地消失了一下 , 还是其实是已经消失后再“复活”的生物呢?或者说 , 黑枕雉鸠的再次出现能否预示着 , 在未来会有更多的灭绝生物或者濒危生物能“复活”呢?

【鸟中独角兽再现!时隔140年原来没灭绝,研究人员激动得跳起来】【1】灭绝的鸟类或许并没有灭绝 , 只是“藏”起来了
说到黑枕雉鸠能“复活” , 很多人下意识就会联想到其他的已灭绝或者濒危的珍稀鸟类 , 比如 , 灭绝于1987年的海滨灰雀、灭绝鸟类中最为有名的渡渡鸟……这些鸟类是否还能再“复生”呢?
首先 , 渡渡鸟等鸟类的灭绝时期实在太早 , 早得还没来得及留下丁点的遗传基因信息便消失了 。 对于这一类灭绝得太早的鸟类或者生物而言 , “复生”兴许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 。 因为这种灭绝时间太长的物种缺少相关的调查研究 , 即使被人发现 , 对方也不会认得出这是多么珍稀的生物 。

但是 , 对于近代灭绝的许多的鸟类而言 , 它们其实并没有消失 , 只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现在的环境与生态自行躲避到了更适合生存和繁衍的栖息地中去了 。
比如 , 早在16世纪就被宣布灭绝了的百慕大海燕却在1951年 , 被美国鸟类学家罗伯特·库什曼·墨菲、大自然学家路易斯·莫布雷和大卫·温盖特在百慕大群岛的城堡湾再次发现 。
而且 , 这一次发现的还是18对集中在这儿筑巢的百慕大海燕 。 也正是因为这18对百慕大海燕的存在 , 为后来的人工参与自然保育增加生物数量起了大帮助 。

推荐阅读